莽野秋风劲,枯月茶更浓。
在这个寒冷的秋,取一泡铜箐河古茶,森林香,暖意绵绵。含一口茶汤闷住嘴巴用鼻腔呼吸,香气缓缓贴合口腔回旋升起,盈满呼吸间,芬芳沁心。便决定写一篇关于铜箐河的古茶记录与茶虫们分享。——昆仑说茶·题记
同庆河,也叫铜菁河。之所以用河流名称命名,是因为前往茶园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并要通过一条名为同庆河的河流,逆流而上,方可到达。行政上,同庆河,是属于勐腊县瑶区瑶族自治乡,归属于中山上寨和中山下寨,海拔在1450-1900米之间。但因为离易武确实很近,我们常说易武同庆河,但行政区域上,同庆河其实是不属于易武乡的。
铜箐河,逆流而上,方可到达
要想进入铜菁河,全程只能徒步而行。中间大概有三个多小时的水路,这要求你要有很好的体力。而水路,也无疑给茶园的环境增加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易武各大名山茶区里,目前为止仍然还需要纯徒步的地方已经屈指可数,其中铜箐河最具代表性。
无论是走山路还是走水路都需要百分百的徒步,且从整个山系结构来看未来几年也不可能开通,这是爱茶人之幸也!
从水路溯溪至铜菁河茶古茶园全程约6公里。
铜菁河的生长环境探秘
所幸沿途的原生态景致可以抵消部分身体的疲劳,那些参天树木上长满了野生石斛,野果,菌类,开着不同颜色的花朵,美丽极了。你会忍不住掏出手机各种拍,但是,没有手机信号,发不了朋友圈。
阳光从高密的原始森林散落下来,神秘又梦幻。我想,茶经上记载的阳光漫射就是这种感觉吧!
铜箐河的茶树散生而不聚集,应该是早期人种植的栽培型大树茶,这个时间应该远比石屏人或易武汉寨种茶的时间还早,由茶树的平均年龄就可以得知。至于为什么是散生的状态,还是由于早期的人事聚散,有许多原本的聚落因为某种原因而消散,部落迁徒,原本种植的茶树在自然选择下在树林中散生,形成自然杂生林的特有现象。
见到铜菁河古树,一切路途辛苦都是值得的,真是野味难寻啊!
茶不发三月
作为傜寨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铜菁河的茶不发三月,主要是以四月为主。现在很多傜寨的茶都有这种现象,再加上气候异常造成茶树生长周期混乱。
此发彼不发的情况常常发生,齐发齐长的情况在杂生林里面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铜菁河的特色。但摘采次数减少,茶气必然提升,这也是最大的好处。
茶的产量
铜菁河大小树春茶季鲜叶产量大概在4-5吨,毛茶量在1吨以上。而头春的古树量大概在800公斤左右。
而按照普洱茶的标准制作工艺,四公斤鲜叶才能制作一公斤毛茶。是的,一句话,大小树加一起,全部春茶毛茶也不过一吨。可谓产量稀少。
铜菁河普洱茶的特点
铜菁河毛茶辨识度高,外观漂亮,条索直硬、茶质厚重。喝的时候虽不会像薄荷塘、刮风寨那么香,但汤色金黄明透且有稠厚的感觉,入口微苦,有很强的胶质感,茶汤厚重,带有特殊的“野味”。
但随着缓缓入喉,苦味褪去,舌底及两颚回甘和生津强烈、持久,极富有饱满度与层次感。从体感上会感觉开始发热,会感觉茶汤是从喉咙中自己溜下去的,非常顺滑。
铜箐河有许多茶树年龄不逊于落水洞、茶王树的大茶树,只是比较分散。茶韵滋味较为强劲,茶气较茶王树弱,与落水洞有些类似,但苦感较强,强度与回甘均较落水洞为重,喉韵的深度也较落水洞出色。
走一遭铜菁河,会感觉人类即渺小又伟大,除了敬畏还是敬畏。喝一会铜箐河,你就会懂它为什么那么神秘?泡一壶铜箐河,让你读懂易武茶的柔美,更懂铜箐河的劲道!(作者:茶者昆仑,来源:昆仑说茶,图来源:南茗佳人)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371580761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