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振太史称“太和”,意为“平安、和睦相处之地”,古属“银生城”,其史上最大管辖为“景东南五区”,即勐大、里崴、振太、小景谷、民乐。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起,太和县佐署所在地在太和街尾,建有市场,商户20余家,以经营茶、烟土、盐、糖、酒、布匹为主,其他土杂、中药铺、客栈等为辅。”业界普洱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和原《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记者杜鹃在《太和甜茶:探秘云南镇沅百年“普洱晒红”传奇》一文中也说道,“在古时的振太是古时的一方交通重镇,为茶叶、盐巴、牲畜交易集散地,商贾云集,少数民族往来频繁。江东岸而上经景东、南涧、大理进入西藏;东南的报母井、恩坑井等地盐商经大石寺至此贩卖盐巴;南经威远厅(今景谷)、普洱府可入夷方(今东南亚);北经桂花甲、文井可入银生古城(今景东)达京城。”
历史上的振太,盛产名茶“晒红毛茶”,以甜著称,故名“太和甜茶”,制茶历史可追溯至三百余年前。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堪称普洱市乃至国内外地方民俗茶技艺的奇葩,是太和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结合地方茶资源、民俗文化、气候特征而独创的工艺。因此,这一名茶被业界人士命为“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产地振太也被业界尊为“晒红故里”。当然,振太除了原产晒红毛茶,也产晒青毛茶,既是普洱晒红的原产地,也是普洱茶原产地之一。
振太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西坡的振太乡山街、抬头、介牌、兴隆、塘房、沙河、文帕、长安、小寨、黄梨村等地,这里彝族汉族混居,海拔1377~1857米,古茶山面积约883公顷,呈块状分布,汉族种茶历史已有250年。代表性植株有山街村大茶树和小寨村大茶树,分类上属普洱茶。
振太乡打笋山、小庐山、外村组一带,有保存完整、连片分布、密度较大的古茶园,海拔1850~1900米。此外,振太乡抬头、文兴、文缅、介牌、文索等村,也有大小不等的成片栽培型古树茶园,海拔1900~2060米,属高海拔古茶园。采集编号为镇沅2006!033号古树茶,基部干围1.5米,树高5.7米。在振太古茶山,一些钻得较透的茶人,比较喜欢“打水山”的古树茶。
相关热词:镇沅县
振太古茶山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