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更新的比较慢,主要是在上一贴当中,关于普洱熟茶的研制生产动机的考证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幸得吧友"勿废朕令"指正,使我意识到,既然决定花时间花精力写些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积累,那么还是应该严谨一些,以免误导,因此,这两天重新就这个问题查阅了资料,今天就把相关的问题做一个更正和说明。
在上一贴中,关于普洱熟茶产生的动机,我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认真的考证分析,简单化的认为是当时市场对老茶的追求与需求使然,后经吧友"勿废朕令"指正,我再次查阅了资料,应该说上世纪60/70年代,在香港台湾地区是存有部分普洱茶老茶的,但数量不多且多为一些资深普洱茶爱好者收藏,在市场中交流流通极少,难以形成对老茶的较大市场需求,而当时出口并被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大量消费的是人工做旧发酵茶(准确说,是广东生产的“发水茶”,严格讲,并不是后来的“普洱茶”),因此,熟茶的产生,确实是为了适应出口需要而非是满足市场对老茶的向往与追求。
具体情况如下:建国后,茶叶成为重要出口物资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中茶广东公司就开始使用泼水做旧技术(有关这个技术的资料很少,大体就是通过将茶叶洒水后,在湿热环境中促进其进行发酵,使茶条颜色加深,并产生香气和口感的变化)处理出口香港的茶叶,也就是俗称的“泼水茶”(也有说叫发水茶),这些茶叶主要还是广东本地或周边地区出产为主,云南的毛茶也有被调拨,用于拼配使用,到70年代,在参加外贸交流活动中,云南茶厂开始接触到“发水茶”,为适应出口需要,当时的昆明茶厂开始研究制作人工陈化的普洱茶,并且进行了“热发酵”生产试验,即将茶青以蒸汽喷蒸,然后经过焖捂、摊晾,使茶叶迅速发酵,茶条颜色变深,但茶汤颜色仍为金黄色,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其后,根据对普洱茶生茶转化的研究,结合对泼水做旧技术的再思考,确定了利用人工制造再发酵环境促进生茶转化的思路,其后几经试验,终于发明了渥堆发酵技术,利用该技术,普洱熟茶制作成功。由此生产出的普洱茶熟茶,汤色红亮,滋味甘醇,香气沉稳,颇受市场欢迎,随后,渥堆发酵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开始在勐海等茶厂推广使用,熟茶品质和产能都有了很大提升,这大大增强了云南出口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使“普洱茶”声名鹊起(而当时出口的普洱茶几乎都是熟茶),云南普洱茶出口量从1975年的10.2吨增加到1985年1560吨,十年时间增长了150多倍,创汇更是从1975年1.6万美金飙升至1985年294万美金,可以说,在当时,普洱熟茶的诞生,为普洱茶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以上,如果还有不到位或者谬误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以使大家共同进步提高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371580761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