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古镇
“易武”为傣语,意思是美女蛇居住的地方。
易武古茶山面积和产量均居六大茶山之首。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门任所长蒋铨,于1957 年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 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盛典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 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普洱茶被 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渐以易武山为主。
易武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据史料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 000余担。所产普洱茶就源源不断地由骡马队运出,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到达康藏地区,部分运销印度、尼泊尔等国。为便于马帮运输,清.道光年间重修改扩了从思茅厅至倚邦、易武240公里的五尺宽青石条茶马驿道,贯穿于普洱茶六大茶山。为扩大茶叶贸易,官府和茶商还联合筹资开辟了一条从易武到老挝、转越南、走南洋的“茶马商道”。茶商马队纷纷前来易武,终年驮铃回荡,商旅塞途,造就了易武历史上茶庄林立,商贾云集的兴盛景象。今天的古道上,那一段段残破的青石板路仍清晰可见,房基、石道上残存的浮雕、石碑、匾牌和古茶庄遗址等,向后人讲述着那曾有过的繁荣辉煌的历史。
易武古茶山兴起的年代大约在清雍正年间至乾隆年间。自从明王朝确定倚邦茶山的曼松“站茶”为宫廷专用的“贡茶”以后,“六大茶山”的香茶就充满了神奇的诱惑力,使部分外地移民自发地迁入此地开发茶业。
清雍正年间,伍乍虎被清廷任命为易武土八总,管辖易武在内的曼撒茶山。不久,雍正王朝又将“味最酽”的“六大茶山”之茶都列为“贡茶”而“京师尤重之”,使该地“茶名遍天下”,这更使“六大茶山”获得了继续扩大规模的机遇。易武土司也开始协助倚邦土千总办理“贡茶”等茶政事务。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