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茶山
勐腊,傣语为产茶之地。勐腊植茶历史悠久,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8世纪唐朝人樊绰在《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银生城”指的是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银生城界诸山”指景东,景谷,普洱及其以南的西双版纳诸茶山在内的广大茶山。明万历末年(约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第一次提到“普洱茶”:“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洱是当时茶叶的集散市场,“银生城界诸山”均系普洱府辖地,故名“普洱茶”。清朝中叶,普洱茶远销国内外誉满天下。“普洱茶”的确切种植产地,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已有准确记载:“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奔枝,五曰曼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清阮福《普洱茶考》也有相同的记载。《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六物产篇 茶》又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六茶山除攸乐今景洪县外,其他五茶山均在勐腊县象明、易武一带。1957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蒋铨在《六大茶山访问记》中所写“六茶山”—曼洒,易武,曼砖,倚帮,革登和攸乐,定位更加确切。史料文献中,因茶叶兴衰演变,地名记述有异,而六茶山是名重于天下的“普洱茶”的生产地是无疑的。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且大力扶持集体和个人在坝区和半山区开辟了新茶园,古茶山换了新面貌。
1、曼洒茶山
曼洒茶山位于中老边界中国一侧,包括今曼腊乡的曼洒,曼腊,曼乃村公所和易武乡的麻黑村公所。曼洒村公所是古曼洒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洒村,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原属该村的弯弓大寨,白茶园,曼边新寨,丫口寨,水沟头,黄萝卜地,茶王树寨等均植产茶叶,以弯弓大寨产茶最多,仅一季即可采茶400多老担(一老担为今99.75公斤)。茶王树寨有一茶王树,民国七年(1918)前,一次可采茶一担一只(一担为150老斤,一只为75斤)。民国十五年(1926)茶王树主干枯死,据测量老树桩直径为120厘米,根围377厘米。后从老树桩根部发出3叉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平均茎粗不低于勐海南糯山半坡寨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由此测算,这片茶林的树龄应在55代以上。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