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00:14 大众网
正值邦崴茶山最后一拔春茶(春尾茶)采摘季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摄影师谭春利用公休时间,又来到邦崴村,看望他的一位“忘年交”老朋友:1800多岁的茶王树,正是它奠定了邦崴乃至澜沧“茶祖文化发源地”的地位。
这棵高12米茶古树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古老的过渡性古茶树王,也是惟一上过中国国家名片邮票的茶树。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际学术界根据印度阿萨姆存活的古茶树,倾向于认为茶的原产地在印度。邦崴古茶树王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茶叶原产地的传统学说,改写了人类种茶的历史。
澜沧县是云南普洱茶最著名的产地,境内的景迈山、邦崴山都曾是清代著名的六大茶山,至今仍保留着规模巨大的古茶园。千百年来,茶一直都是当地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和主要经济来源。(谭春 摄影)
谭春是澜沧县文联副主席、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从1993年做宣传干事第一次配备相机开始,他的镜头中,茶山、茶人、茶事就是最主要的内容。他拍摄的许多与茶有关的摄影作品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广为传播。
谭春每次公休假日去茶山,都尽量带上独生女儿,教她摄影技术的同时,也让她学习茶知识、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邦崴除了古茶树王,还有数千棵树龄数百年的古茶树,多年前,谭春就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摸底排查,并协助政府对其中胸径超过100厘米的108棵古茶树挂牌、建档立案。
我第一次跟随谭春来到邦崴时,看到这么多古茶树,羡慕不已。谭春告诉我,原来邦崴山上漫山遍野全都是古茶树,老人们说比邦崴古茶树王还高大的有好多,后来为了腾出更多土地种粮食,将大部分古茶树砍了,这种砍伐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留下的都是边边角角旮旮旯旯的。我听后唏嘘不已。(谭春 摄影)
相对于规模化、标准化的台地茶来说,古树茶的采摘难度和采摘成本都高很多。近几年古树茶渐受市场,原来不受待见的古茶树才逐渐长了身价(谭春 摄影)。
现在懂得传统制茶工艺的大都上了年纪,这种纯手工的纯料古树茶因为稀有和纯正而倍受高端茶客的喜爱和青睐。(谭春 摄影)
在谭春的镜头里,这些老茶人是传统制茶工艺的灵魂,记录他们也是记录一段历史。
好在,现在邦崴山还有不少年轻茶人愿意学习传统、用工匠精神传承古老的制茶工艺。
谭春带女儿体验采古树茶,深切体会“片片皆辛苦”的不易。(谭春 摄影)
传统手工制作普洱生茶的工序复杂而严格: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级、紧压成型、包装、储存。1973年后发明的熟普制作工艺还多出了渥堆发酵、干燥、拼配等工序,滇红和晒红的工艺就更严格了。每道工序都关乎古茶的品质。
谭春拍摄传统制茶的手工揉捻工序
拍摄传统制茶的手工包装工序
记录茶农收获的喜悦和幸福(谭春 摄影)
茶农把自己采摘的鲜叶交给初制所,春秋两次的收成,是支撑全年的主要经济收入。
饭后自然少不了喝茶,谭春的岳父亲自用土法煨烤古茶,招待远方的来客,第一次喝这种“烤茶”的客人一不小心“醉茶”了。(谭春 摄影)
谭春的岳父是邦崴村的老茶农,他告诉谭春带来的朋友,古树茶与台地茶最大的区别,就是“树有多高根有多深”,硕大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保证叶片充分汲取天地日月精华、阔大肥厚、养分充足,因而饱满耐泡、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烈,醇厚稳健、回甘绵长。
谭春应邦崴村一家茶农的要求将邦崴古茶树王的照片放大装裱,作为送给这对茶农父女的礼物。对方非常喜欢,将之挂在正厅最醒目位置。
谭春在茶农家里为朋友泡茶、讲解古树茶的妙处,背后墙上是他的摄影作品。在澜沧,几乎所有茶室、茶农家里都有谭春的摄影作品,他是澜沧古茶的守望者、记录者、也是推荐者。
谭春自己也有一间小小的茶室,堆满了他多年来深入各大茶山淘来的茶样:普洱晒青毛料、熟普、滇红、晒红、老黄片、老茶头······这里是各界茶友相聚“斗茶”的道场,爱茶人的快乐是其他人难以体会的。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