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古六大茶山现状呢,以前漫撒茶区的荣耀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易武所取代,倚邦、蛮砖相对稳定一些,革登和莽枝因为体量的关系,一直未受到大家的重视,但这五山,不管好赖,始终也都还是亲娘亲养,唯独我们这期的主角“攸乐”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悲凉了!

要知道,古六大茶山的江湖地位排号里,一向是以攸乐山为首的。早在一千多年前,攸乐人就开始在补远江(小黑江)两岸种茶,在明朝末年就有汉人开始进山贩茶。到清朝的时候,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更好的掌控车里地区,甚至还在攸乐山建立过同知府(也就是现在的司土老寨),规定车里宣慰司要岁纳银粮于同知府,想见其权利之大。后来,因为受到傣族上层人士的抵制和反抗,攸乐一带连年发生起义,加之瘴疠流行,使官兵、大员们无法驻扎下去,于雍正十三年,清政府才不得不将攸乐同知迁至思茅,之后,所有的茶都在思茅地区的普洱进行集散,才有了普洱茶一说。
后来,随着官兵的迁走,攸乐不再有政治地位的影响,再加上攸乐族的社会结构,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很多的原始社会部族阶段,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商业运作的行为,因此,错失了很多茶叶发展的机会。清代二百多年间,攸乐山不仅没有茶庄茶号,攸乐人也不做七子饼茶。攸乐山的茶一部分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一部分被倚邦、易武的茶商买去做七子饼。因此,攸乐山的茶至一直到道光年间才销到印度和欧洲。(英国人克拉克在1886所写《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已写到,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均有中国茶叶代办处管理倚邦和攸乐产的茶。)

而到现在,攸乐山也是古六山中唯一一个分属景洪市的行政区管的茶山。而景洪市主要是以旅游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农业虽然也占很大比重,但在农产品中,热带经济作物占很大比例,茶叶这种高山作物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政府对茶叶经济的推广力度非常小,目前,攸乐山也是以基诺山寨等景点的旅游开发为重,而茶叶,虽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老百姓都过上了相对安乐的日子,但就其知名度等方方面面来说,较其他产区,仍然落后很多。所以说,相对于古六山的易武乡、象明乡,从发展茶叶的角度来讲,攸乐还真就是后妈养的孩子。

去往茶地的小路
但是,就茶叶这种作物来说,政府的不重视,生态的完整和产业的落后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以我的实地考量来说,攸乐山目前保有的国有林、高杆和古茶园还是让人非常欣喜的。而且,攸乐山的土质基本以风化石形成的褐红壤为主,古茶园里,野草长的比人还高,茶树和森林中的各种动植物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闭环,未有过多的人为干预和管理,但是,这种环境下的茶叶产量非常低,今年春茶的采造结束后,到现在为止,一拨茶都还没发,而且,照这种情况推测,今年的秋茶也是做不了的了。

这是我当时在茶地里拍的照片,茶园几乎出于无人管理的状况

关于口感方面,攸乐的汤水粽叶香,属于香甜又有风骨的那类小姐姐,后几泡的叶底还有水果香,水路略粗,口腔收敛性较强,但恰恰是这种略偏狂野的路子让人更加意犹未尽,喝惯了风韵饱满难免觉得油腻乏味,这个时候,这种略有风骨的森林气息就显得尤为珍贵了,于细节处香韵丰富,于格局上山岚壮阔,香与涩相互纠葛,甘苦参半,前路漫漫。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