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历史演进
此文比较长,需要耐心的去阅读、普洱茶是中国茶中的一种地方特种茶类,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朵奇葩,由于普洱茶原产区与中原文化发达区的万水千山之隔,普洱茶这朵奇葩直至明清时期才被认知,这就让人们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带来了很多的不足与误区,近年
普洱茶的紧压茶成于宋元时期,明代废弃龙团凤饼改饮散茶,但是云南山高皇帝远得以保留,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

1、普洱茶的发轫时期(三国~1733年)
普洱茶的雏形始于汉末。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有制作紧压茶的描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这里所说制作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我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普洱茶,但是雏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唐朝将饼茶的紧压技术发扬光大,陆羽《茶经》中的制茶工艺已相当复杂。但我还是要强调,那时的饼茶、团茶都是绿茶,不是普洱茶。
普洱茶产生于澜沦江中下游,这些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留下的有关普洱茶的可考证文字几乎是凤毛麟角,因此就必须从普洱茶的传说中去寻找一些资料,但对这些传说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认真鉴别、可作参考。 在普洱茶的传说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孔明兴茶之说。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子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诸葛亮征南中之事,据历史记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二月诸葛亮大军出成都南下,乘船顺水到乐山,之后“五月渡泸”,渡金沙江进入今云南区域,之后“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到十二月还成都。关于诸葛亮在云南区域内的具体活动时间无史书有具体记录,但从二月出师,五月渡金沙江,中间还顺流乘船用了近三个月,诸葛亮大军再渡金沙江回到成都由于是逆流,所用时间不会少于三个月,则诸葛亮大军在今云南境内活动时间不会超过四个月。据专家考证,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在曲靖一带,三国时云南的交通条件不如四川,诸葛亮大军从成都走了一段水路后到金沙江用了三个月,照此速度既要行军又要打仗,其大军从金沙江到曲靖时间也需要一二个月,从曲靖再回到金沙江边又要一二个月,照此时间推理,诸葛亮大军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在曲靖一带活动,还要“七擒七纵”孟获,从时间上推断诸葛亮只可能到过曲靖一带,而且在曲靖一带也没有停太长时间。因此说诸葛亮到过保山,到过思茅,到过六大茶山从时间上就是不可能的。既然诸葛亮只可能到过曲靖一带,那么为什么在云南很多地方都有诸葛亮到过的传说呢?这里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诸葛亮平南中用的是攻心战术,因此颇受云南人爱戴,其二应该是名人效应。
关注普洱茶吧,更多好文干货与您分享
欢迎微信留言探讨和交流
个人微信号:lornfairy

在中国历史上借用、假托某位历史名人为自己服务,为某件事服务的例子很多。例如《黄帝内经》,公认是战国时写成的医学著作,但为了提升其权威性,假托是黄帝所作。秦汉时又有人写了一部药典,又托神农之名,叫《神农本草经》。云南澜沧江流域是茶的故乡,其栽培饮用茶的历史还在诸葛亮之前,但由于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等原因,普洱茶这朵奇葩一直藏于深山,孤芳自赏,没有被广泛认识,尤其是没有被中原文化中心的文人雅士所识。直至清皇帝将其定为贡茶后,那朵藏于深山的奇葩才大放异彩,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突然之间普洱茶出了名,六大茶山出了名。出了名,赚到了钱之后要干什么?看看我们今天就知道了,要作宣传,要做文化。要宣传首先就涉及普洱茶起源的问题了,“普洱茶要找一位伟人作祖先”,这必然是当时普洱茶产区文化人的共识。找谁?第一这个人必须是云南人,至少是到过云南的人。二这个人必须要很有名而且名声要好。三这个人必须要比较古老才符合普洱茶历史悠久的事实。当年在筛选这个人时一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搞什么专家投票、大众投票,但一定有过共识。其实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要找一个符合那三项条件的人,没有一点悬念首选诸葛亮。孔明兴茶其实是一种希望、一种传说而不是史实。当我们把这个传说仅仅只看作一种传说再去看相关事实时,一切都变得很清晰。其一,孔明兴茶较完整的说法比较早出自道光《普洱府志》,在此之前有零星的“茶山有茶王树”,“传为武侯遗种”的记载,但这些记载与传说都出现在普洱茶定为贡茶之后,在定为贡茶之前不见有孔明兴茶的任何传说记录。其二,六大茶山之名都来源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用同音字写成汉字地名,当年编传说主人很牵强的用了这些发音去套上“锣”、“鋩”、“铁砖”、“木梆”、“马镫”、 “撒袋”。如果说真有遗物,锣、鋩、马镫似乎说得过去,铁砖、木梆、撒袋则牵强得太过了。关于普洱茶的另一个传说是布朗族的叭岩冷兴茶之说。按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的传说,叭岩冷是他们的祖先,也是布朗族的头人。传说叭岩冷死前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富会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会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澜沧江流域是公认的茶的起源地,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驯化野生古茶和栽培茶树的民族,叭岩冷也就成为已知最早有名有姓茶祖。由于是历史的传说,叭岩冷生活的年代目前尚难于考证。在中国古代很长时间以来从西双版纳到德宏州的沿边一带,傣族是经济文化最先进的民族,也是势力最大的民族,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从元朝以后又成为中原王朝册封统治当地的土司,这一带的其他民族基本上是在傣族统治之下,傣王一般会将一些民族首领封为“叭” (发音pia,字典无此注音的字)的世袭土官,按其等级有“大叭”、“二叭”、“三叭”之分。 “大叭”受封时傣王赐给的信物中最重要的是一把金色大伞,因此最大的“叭”也叫金伞大叭。叭岩冷的“叭”就是傣王封的叭,他的名字是岩冷,而且是被封为“金伞大叭”。景迈山布朗族先归西双版纳的车里宣慰司管理,后来在清乾隆年间车里宣慰司在孟连宣抚司的支持下打败景栋土司,车里宣慰司为表示对孟连土司的感谢把女儿嫁给了孟连土司召贺军,并将景迈茶山作为陪嫁给了孟连土司,因此布朗族金伞大叭的受封和上贡都转到了孟连土司。金伞大叭的后人现在仍在景迈山种茶、做茶。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