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了解普洱茶的人说,普洱茶是近年来才炒作起来的,其实,普洱茶的历史不难考证,今天的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在茶叶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一定有它历史渊源,并且有着迹可循的历史。
普洱茶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云南茶业发展史。普洱茶的发展也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时期。下面,我们重点说普洱茶的兴盛时期。
明代是普洱茶创新发展时期,到19世纪末叶〔1894年〉,云南全省茶叶销售量已达到1500吨。
此时滇西的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种植大叶种荼。双江、勐库之“勐库茶”始种于光绪二十五六年;景谷县之“景谷茶”始种于清末(1910年);顺宁府(今凤庆县)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知府琦璘大力倡导,每户发茶籽一碗在凤山种茶,很快使凤山各处布满茶林,并进而发展成云南产茶最多的县。这三个地区也成为下关茶厂加工沱茶、边销紧茶的重要原产地。
民国时期,废除茶引制。滇茶由干是大叶种茶,苦涩味较重,耐泡,“能经十淪”,故为藏胞所甚爱,滇茶销藏数量逐年增加。老牌茶区易武等地“因技术不求改善,制法守旧”,加上瘟疫流行,茶农大量外逃,“以至产量锐减,销场日滞”。但新茶区的大量涌现,仍使云南在1937年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黄金时期。是年,全省共产茶9800吨。1940年,滇茶销藏达到高峰,全年销景达4万余包,合1500吨左右。在此之前的1939年,滇茶出口也达到了高峰,年出口1600余吨。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经点缅甸、老过、印度等国家的新茶路的开发,以及包装和仓储条件的改善,进藏时间大大缩短,由过去100天缩短为40天,普洱茶的自然后发酵过程较难自然完成,因此,各厂开始人工陈化工艺,包括20世纪50年代下关茶厂的人工冷发酵、蒸汽热发酵的工艺研究,20世纪70年代,广东和云南渥堆发酵的研究。促进了普洱茶生产的多样化发展,陈年生饼和熟茶孰优孰劣,成为普洱茶今天的热点之争。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