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时年陆羽40岁(陆羽卒于804年72岁,《茶论》前后花了26年,5年润色),铸风炉是为写《茶论》做实践的准备工作之一,说明安史之乱结束时,陆羽还没有完成《茶论》资料收集,茶的这点破事还没有整明白。
宋人李郛的《纬文琐语》中记载:…时有竹林逸士,木下樵夫,莲花歌者,清蓉之姝,皆海内名士也。记载中的这四人,士,是指陆羽;樵,指常伯熊;莲,指谢杼山;蓉,指李季兰。这个故事说明,陆羽和常伯熊在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气的茶界名流,而且是哥们,经常一起K歌,一起按摩,吃火锅,一起开茶会,谁保证他们没有在一起研究讨论茶文化?没有出谋策划《茶论》的具体撰写?实际情况应该是,常伯熊已经是大家,绝不会和年轻人抢风头,争名夺利。更何况,常伯熊已经是茶道高人,开悟见性,视名利如粪土,他的道义,就是无私奉献支持帮助陆羽完成《茶论》的创作。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有常伯熊者,又为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是什么是“广”?就是全部,很大面积,可以推论,《茶论》几乎是常伯熊始作俑者,陆羽是受常伯熊委托收集资料,干具体事,正真的著作者,应该是常伯熊而不是陆羽。就像大学里博导带博士生,收集资料是学生干的,定方向出学术博导道干的,最后落名时,常伯熊谦让了,或者陆羽忘记了。
这里还有一个佐证故事: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听说有个叫常伯熊的(常伯熊当时名气已经大过陆羽,否则,一定是先找陆羽,给上级找乐子,一定是找名气大的)会泡茶,于是请过来泡茶喝。“言伯熊善茶者,李公为请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
李季卿又听说有个叫陆鸿渐的,也会泡茶,李公又请来泡茶喝。“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人,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茶博士:在唐代就是茶店跑堂的)”
封演讲述的是:李季卿来江南临淮视察,听说常伯熊会泡茶,叫来常伯熊,一看惊为天人:常伯熊衣冠整洁,彬彬有礼,端庄优雅,手口不停,说着茶名、茶气、茶性、水种,煎冲泡饮,自得章法,李非常满意。
他又听说陆鸿渐也会泡茶,于是又叫来陆羽,见陆羽衣冠不整,形态松垮,不修边幅,裤子脚高一只低一只,依着几天没洗,邋里邋遢,泡茶的家伙事儿档次也不高(陆羽穷,没有钱购置雅致生活用品,主要是那个时候唐朝没有斗室文化,没有唐朝式雅致生活圈)土里土气,且泡茶既没有茶道,也没有茶艺,茶的味道也一般,李没有被感动,只是让管家给了陆羽三十文赏钱。
陆羽虽然又土又穷,但在当地也算是名流,一直清高,遇到如此待遇,让他羞愧难当,甚至认为是耻辱,据传说,回去后就写了一篇《毁茶论》,从此不再言茶,注:因为谁也没有看到过《毁茶论》这篇文章,是从封演的记载和后人诗中得知的。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