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蒙顶山山腰上,有一个茶农,30年如一日坚持做手工茶,传承着蒙顶山茶手工制茶的古老技艺。
他对传统蒙顶山茶手工制茶的执著,让他赢得茶界的尊敬和认可,2014年,这位茶农代表雅安的万千茶农到北京为成龙送上自己做的手工茶,并和成龙面对面交流蒙顶山手工茶。
他就是蒙顶山镇蒙山村6组66岁的黄学云。
培土、施肥……
2月1日,名山区蒙顶山镇蒙山村6组一茶园内,黄学云正带着人管理茶园。
这里有着黄学云家的60亩茶地,是黄学云制作2015年春茶的动力和希望。
“我做了30年的茶,这里的茶就是我的所有。”黄学云激动地说。
三十年坚持引来央视关注
“蒙顶山手工茶的传统技艺,果真名不虚传!”2月2日,蒙顶山半山腰,在黄学云的茶坊内,来自成都和邛崃的两位茶商,与黄学云一起品茶论道,谈古论今。
在黄学云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蒙顶山上有很多手工制茶作坊。每到春茶上市的时候,蒙顶山便会出现“一家炒茶十家香,十家炒茶香满村”的盛景。但在机械制茶一片繁荣的今天,这样的手工制茶作坊越来越少,坚持手工制茶的人也越来越少。
尽管黄学云不是蒙顶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却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蒙顶山茶手工制茶师之一。看着周围的很多人都放弃了手工制茶,他却还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2013年,引来央视第七套《生活567》栏目组的关注报道。
“我做了大半辈子的茶,从来就没有想过会有中央电视台之类的媒体来关注。”黄学云在谈起去年央视来采访他的情景时,仍然感叹不已。
“尽管从小就和茶叶打交道,但真正做茶还是30年前才开始的。”黄学云回忆说,当时为了养家糊口,他凭借记忆中父辈做边茶的方法尝试着做了一批边茶,以4角5分钱一斤卖出去,而当时大米的价格大概是2角3分钱左右一斤。尝到甜头的他下定决心开始做茶。
作为一名普通的蒙顶山茶手工制茶师,今年66岁的黄学云只有一个心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蒙顶山手工制茶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为此,他利用自家的房屋和自有的茶园,开办了蒙顶山“春秋香”茶坊,并且要求他的儿子和媳妇都要学习手工制茶。“手工制茶是个苦差事,虽然辛苦,但意义非凡。”黄学云说,传统制茶技艺是祖辈留下的财富,也是成就蒙顶贡茶的根本。所以,作为茶祖故里的儿女,自然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个传统保持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任重而道远传承手工技艺
每年春茶采摘季节,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来黄学云的作坊里体验“一片茶叶的旅行”。
“采茶、制茶、喝茶的一整套程序,我是想让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为众人熟知,起到宣传传统手工茶的作用。”黄学云说。
实际上,蒙顶山传统手工茶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宣传。
在茶坊内,挂着一张黄学云与成龙合影的醒目照片。
那是2014年黄学云到北京与成龙的合影,他一直引以为傲。
“我做了30年的茶,从来就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代表雅安的茶农为成龙送茶,这确实让我很激动。所以,我把自己做得最好的蒙顶山手工茶带到北京,送到成龙手中。”黄学云回想起那几天发生的一切,仍觉得不可思议。
“成老师,你好!感谢你对我们灾区茶农所做的贡献,我代表他们给你送茶来了。”这是黄学云见到成龙时说的第一句话。
黄学云说,在短暂的接触中,他用四川话简单向成龙介绍了自己亲手做的蒙顶山手工茶。由于紧张,加上担心成龙听不懂他的四川话,他总觉得他介绍得不够好。
“没想到,成全部听懂了,还亲切地和我握手合影留念。”回想起当天的表现,黄学云仍然显得有些激动。
从北京回来,黄学云深知,蒙顶山手工制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自己要用品质更好的茶叶来回报成龙为蒙顶山茶做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制茶的工艺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创新。但在这个过程中,黄学云依然始终坚持,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最传统的蒙顶山茶,唯一不同的是他尽力把每一道工序的工艺做到最好,保证制作出来的蒙顶山茶都是地道的。
“手工制茶,炒锅温度的高低、炒制时间的长短都是凭经验积累去完成的,而这关系到最终茶叶的口感、香气、品质。”黄学云说,很多人就是因为怕吃苦才拒绝学习手工制茶,而有些会手工制茶的人又嫌赚钱少而放弃手工制茶。
如今,30年过去了,黄学云依然坚守在手工制茶的行当中,并且继续前行着。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