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素贞
盛军:“普洱茶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您印象中,您最早接触到普洱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之下?
盛军:最早接触普洱茶还是在2002年出差的时候来昆明,记得有一次在昆明机场等候,我和朋友分别要了一杯普洱茶。当时那杯普洱茶是服务员用飘逸杯送来的。由于不知道飘逸杯的用法,所以感觉泡的普洱茶汤色黑红,如酱油色一般。自此以后,印象中的普洱茶就是酱油色、味苦,还有发霉的味道。一直到2007年来普洱后才知道普洱茶分生茶、熟茶,还有后发酵茶;也才进一步了解到,云南各少数民族喝茶的方法很多,烤茶、糊米茶、竹筒茶等等。
非常有趣的是,在来普洱之前半年,朋友经常约我去喝普洱茶,那时感觉普洱茶太贵。后来,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请你喝普洱茶把你喝到普洱去了”。自己真正喜欢上普洱茶还是2007年来到普洱以后。看到普洱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尤其是千年以上的万亩古茶树、古茶林,对茶生敬畏,也产生了感情、热情、激情和痴情!
发展普洱茶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和政府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未来产业的发展。无疑,科技支撑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茶的营销模式创新也是今后实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投入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什么?
盛军:在上期的《普洱》杂志上自己写了一篇关于普洱茶研究的几个案例和故事,说到普洱茶的研究源于岳母的糖尿病的好转。2007年7月到普洱挂职锻炼,10月回长春探亲,做为云南的礼物和普洱茶产地的特产,带回了普洱茶。记得当时的沈培平市长(现为普洱市委书记)在我临回家前说,多带一些普洱茶回去,让大家多喝。所以就让岳母多喝普洱熟茶,降血糖效果明显,我就让吉林大学的博士生在诺贝尔奖名字命名的实验室——爱德华·费舍尔细胞信号实验室开始了降血糖机理研究。研究发现,普洱茶的茶褐素(TB)是PTP1B的天然抑制剂。后来,普洱市委、政府抓住普洱茶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开始实施“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整合不同的科技资源、专业资源以及人才资源,构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实现了创新理念、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的对接。
在普洱茶研究计划中,普洱市委和政府注重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茶新产品开发,从新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到发酵成套设备的开发,从
的特征活性因子,在肠道和血液内具有“刮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强力结合油脂,抑制吸收,增加排泄;茶褐素在肌体组织内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通过加强脂肪的水解和氧化,生成CO2、H2O和ATP(能量),促进脂肪的代谢,消耗脂肪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这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对全面解释普洱茶调节脂代谢的功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发现,普洱茶主要成分茶褐素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强烈抑制突变P53的表达,强烈抑制notch蛋白的活化,对白血病、乳腺癌等恶性病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为了推动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您认为今后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盛军:发展普洱茶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和政府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未来产业的发展。无疑,科技支撑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茶的营销模式创新也是今后实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帝泊洱已经在国内茶业内创造很多第一,我认为最值得期待的有两个创新,一是渠道创新,即通过帝泊洱茶吧来拓展营销渠道,突破茶馆消费文化的局限;二是体验式消费,即通过功效体验,建立帝泊洱即溶普洱茶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使帝泊洱茶吧成为健康体验的“驿站”,也使帝泊洱成为亚健康和患者的健康“驿站”。普洱茶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品开发应该围绕市场和消费的反馈与需求进行调整,做到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为市场和消费者服务。
期待普洱茶在调节人类代谢疾病上能够起到“桥头堡”的作用,相信普洱茶会成为世界健康饮料的领跑者和主力军。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