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内质好,沏出来就透亮。夏秋茶或一年以上的茶,一沏就是浑的,喝着不是味儿。因此,追求茶品成了王秀兰经营张一元的一条路子。
老北京有一句顺口溜,说是“吃点心找正明斋,买茶叶认张一元”。直到今天,每天一大早,都会有从北京远近区县、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赶到前门大栅栏,欣赏张一元茶庄的牌匾装饰,选上一两斤茶叶,有的还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捎上几斤。那么,这张一元怎么有这么大名头儿?历经百年,老店如何在衰败后获得新生?
说起张一元的名头儿,翻起老资料老照片,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秀兰感慨:“这百年老店的新生,最能印证国家的强盛。”
一
张一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茶庄的品牌名。最早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姓张,名昌翼,字文卿,安徽省歙县定潭村人。他早年时来京,在崇文门外瓷器口荣泰茶庄做学徒,之后另立门户,在花市摆茶叶摊。1900年他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又是第一的意思。因买卖好,1906年他在前门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店名“张一元”,取“一”和“元”两个首位的意思,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茶庄能像字号一样在同行业中永争第一。1908年他在前门大栅栏街又开设了第三家店,同样取名“张一元”。为区别前一个店,该店亦称“张一元文记”茶庄。
在创办大栅栏张一元茶庄后,张昌翼亲自到福建开办茶场。他在福州郊外半山坡上,盖了几十间房子,在当地雇工按时收购新摘的茶叶,并依京城及北方人的口味,就地进行窨制、拼配,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叶花茶。张一元的茶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特点在京城百姓中得到认可,广为流传,买卖一直红火。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一元的生意也随之凋零。1947年茶庄失火更使张一元一蹶不振。1956年,我国实行公私合营后,花市和观音寺张一元茶庄被撤,仅余大栅栏总店。
因为出身贫寒,又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张昌翼不愿子女后代再受创业之苦,故立下遗训“不经商,做学问”。后代依照古训,不再经营茶行,铺面交由代理人经营,转向其他领域发展。直到1992年,中国茶叶市场都是计划经济下的统购统销,张一元茶庄亦然,已毫无特色可言。
二
1992年7月,在从北京驶往福州的42次列车硬座车厢,坐着一位30多岁的女子。别看已是夏天,但她却穿着一件厚褂子,而且双手总是抱在胸前。她就是刚刚就任张一元茶叶公司经理三个月的王秀兰。
那时老字号的张一元茶庄已显得十分破败,最惨的是账面资金只有6000元,真正懂
、念茶经。有这么个好掌柜,伙计们自然都愿意跟着干。这不,2011年张一元的销售额已突破7亿元,连续第8年坐着国内茶行的头把交椅。多年来,张一元茶叶被评为“北京市名牌产品”、“北京市著名商标”、“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中国商业服务名牌”、“北京市购物放心单位”、“世博十大名茶”等。
而今,老字号的张一元正在王秀兰的带领下,尽情地绽放着新的生机。来自中外烟酒茶2012年第3期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