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谈普洱茶的气韵、香型及其转化:
第一类、清香型
1、青草香,嫩香型(如大益,青草香+“锅底灰”烟味香型)
2、松木香,烤烟香型(如下关甲沱,松木香+“蜂窝煤”烟味香型)
第二类、山头自带花果香、蜜香型
清涩兰香型(如景迈,山林兰香+蜜香+青芒+青涩少女体香)这一点最要命,许多人将它公推为兰香,而兰香为花香之首,因景迈属于涩底茶,所以为清涩兰香型。
梅花果香型(如冰岛,雪地梅花香+冰糖+蜜香+苹果+成熟少妇韵味)
菊花香蕉型(如易武,山野清菊+蜜香+香蕉+成熟少妇韵味)
苦菊花蔗糖香型(如勐库,苦菊花+蔗糖香+粗犷男人体味)
纯甜蜜香型(如邦东,蜂蜜香+花蜜香+类兰类花香味)
第三类、山野气韵香型
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由山野气韵产生的体感,属于茶气的范围。而并非茶叶自带香型,但它可能也涵盖了自带香型,这两部分属于交叉重叠产生的不同体感香。这样香型的茶叶广泛存在于边境古茶园内,这部分茶是最让我着迷的,因为它的香型可以通过后期“闷存”的陈化方式产生微妙变化,虽不太确定变化原因和发展方向,但基本还是有脉络可寻,也可分类,大致有这么几种通过后期陈化得到的香型。
1、类菌子香型(初期大致1——5年产生,气感强烈韵感不强)2、类梅子香型(中期大致5——10年产生,气感稍弱韵感增强)3、类樟香型
(后期大致8——15年以上气感减弱,韵感很强)
这部分茶很有趣,可以从菌子香或梅子香转化得到樟香气韵,如果自带花果香,蜜香的还会伴随其中,香气入汤。但这部分香气会逐渐减弱。许多人会将气韵感和香型混为一谈,这样不太准确。初喝茶时可能还会认为,普洱茶自然陈放会“越陈越香”茶气会越来越足,通过空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会从清香型过渡到樟香型甚至会得到花果香型最好就是兰花香,我可以这样肯定“这绝无可能!”
有意思的是云南盛产野生菌,对于某些茶而言闻干茶香,闻杯底热香,嗅杯底冷香、挂香似乎都可能闻到一种类似菌子的气韵,对新生茶而言这样的原料就很好,它们有可能就会转化成梅子香、樟香。而它们似乎也可对号入座。
例如:
班章茶(黄牛肝菌香型+黑牛肝菌香型+小黄连+甘草香型)
昔归茶(干巴菌香型+青头菌香型+小黄连+甘草香型)
勐海茶(鸡枞菌香型)
临沧临翔区茶(鸡油菌香型+梅子香型)
第四类、熟茶类香型
1、重度发酵茶(荷香型+苦荞香型)
2、中度发酵茶(藕香型+糯米汤香型)
3、轻度发酵茶(桂圆香+青梅子香型)
第五类、药香型
这类茶特别值得一说,这不是茶叶该有的香型,一般出药味,有人称“药香”,这是一种“正常自然陈放”的散放状态,也就是茶饼长时间暴露于有光照的地方,出现了“日臭”(类似腌肉的“哈“味)味加上周边环境湿润的综合作用,这样的状态下的茶可不好,常见于去掉纸箱后放于书房架子上的茶,或茶商陈列于茶架上的“架子茶”。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