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一词的由来
“茶艺”一词最早出现在宝岛台湾,并被有心人士加以推广。
追溯到70年代中期,台湾人民一方面受到全世界掀起“中国热”的影响,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反省而认识到自己的传统历史文化有其优越性的存在。于是,一群知识分子从中找寻,迫切地希望回归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因此,传统的民俗,从童玩到高层次的戏曲,如:剪纸艺术、打陀螺、放风筝、布袋戏、国乐、国书、国剧、中国功夫等民俗活动,一时间热门起来,并俨然成为一种时尚,而最具民族文化亲切感的“茶艺”,也就应运而生。
1977年,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主的一批茶的爱好者,倡议弘扬中华茶文化。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这个词;但是,有人指出“茶道”虽然建立于中国,但已被日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援接用“茶道”,恐怕会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茶道”这个名词过于严肃,中国人向来对于“道”字是特别敬重的,感觉高不可攀,要很快且普遍被大家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又有人提出“茶艺”这个名词。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之后才定案,“茶艺”就这么产生且确定下来了。
1978年,台北市和高雄市分别组织成立了“茶艺协会”,代表了“茶艺”已具雏形。1982年9月23日,代表全台湾地区的茶艺团体“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核准成立。
1988年6月12日,中华茶文化学会正式立案,并于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举行成立大会。1988年6月18日,台湾第一个正式访问大陆的“台湾经济文化访问团”抵达桂林,20日到达上海,本人(指范增平)为访问团代表之一,在上海与壶艺大师许四海先生公开谈论茶艺,这是首次介绍“茶艺”这个名词到大陆茶界,7月9日上海文汇报在专栏称本人为“茶艺特使”。7月25日人民日报随即转载了这篇《台湾茶艺特使在上海》的专访篇,使得这篇专访稿成为开启两岸茶艺交流的重要文献,也是“茶艺”一词首次正式在大陆出现。
什么叫“茶艺”呢?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制作的原理、原则,如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等,以达到人类在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用一杯茶的艺术。
相关热词:
延伸阅读:
· 新茶初上市好茶须待时10-09
· 晚上喝红茶也能睡得好10-09
· 晚清广州的茶楼风情10-09
· 金玲珑:风情洋溢的茶餐厅10-09
· 茶餐厅吃出南国风情10-09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