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财普洱茶

陈财普洱茶

首页 文化 周重林:一片茶叶的秘密

周重林:一片茶叶的秘密

茶、瓷、丝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最卓越的三大贡献,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了世界的经济和文化格局,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品质。《茶叶战争》是第一本以茶为视角来观照晚清

茶、瓷、丝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最卓越的三大贡献,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了世界的经济和文化格局,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品质。《茶叶战争》是第一本以茶为视角来观照晚清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著作,也第一次提出了“茶运与国运的关系”。这本书站在历史的视角,以客观的记录,讨论了这样一个命题:为何英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而走向衰亡。在历史中审视茶叶,不仅增加了一种视觉,更平添了一层社会学意义。柔弱的茶叶何以拥有影响国家兴衰的神奇力量,茶叶长城怎样抵抗坚船利炮,在乱世硝烟中散发着悠悠的茶香?近日,《茶叶战争》的作者周重林接受了新金融记者的专访。

茶叶与王朝的兴衰

传统的茶文化研究中,基本上是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来解读,言及茶对世界的贡献,也往往局限于茶对文化风俗的影响,少有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层面进行论证。而事实上,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茶叶所扮演的角色,就已经不仅是晚清行走世界的通行证,更是全球化贸易最彻底的物质,甚至成为重塑世界权力格局的重要角色。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等在《绿色黄金》里认为,茶叶创造了英国,并使英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新金融:将茶叶与国家的兴衰结合起来,尤其是以茶叶对鸦片战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开辟了别样的解释,你是怎样想到从这个角度和路径进行论证的?

!
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创意广告区块 - WordPress区块

周重林:“鸦片战争”一开始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词汇,首次出现在1840年4月25日的《泰晤士报》上。中英会战,因贸易而起,故许多西方学者用了比较中性的词汇,比如“贸易战争”。但我认为,最初的问题是茶叶输入英国造成白银流失所引起的,为了扭转这种逆差,英国才向中国输出鸦片。茶是因,鸦片是果,鸦片的输入又反过来导致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为了保住银子,晚清才有了禁烟运动。茶、银、鸦片的循环,最终引发鸦片战争。学界也一直有人说“茶叶战争”,我只是首先作了论证而已。

新金融:这种新的解读方式,意义在于什么?

周重林:现在总会听到中国复兴这样的词汇,但何时复兴,依靠什么来复兴?当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有了“输出价值”的观念,但输出什么?18、19、20世纪,中国、英国、美国都因为茶叶而分别成为世界的霸主,难道只是巧合?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我才开始了对茶叶重塑世界权力的研究。

新金融:在《茶叶战争》一书中,多次将茶叶与话语权联系在一起。你怎样看待二者间的关系?

周重林:好比明明是“茶叶战争”,却被叫成了“鸦片战争”一样,知识会带来霸权,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语言和学术,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可以逐步转化为世俗的权力,也可以转化为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甚至可以转化成美国的海军舰队……

茶叶是一个极为中国的文化符号,现在却被肢解得很零碎,反而是日本茶道和英国下午茶大行其道,难道我们不该反省?

新金融:茶叶和鸦片这两种物质在中英两国的命运,是《茶叶战争》一书的核心。茶叶在王朝的兴衰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茶叶的哪种特质使得它具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周重林:茶叶在中华帝国的朝贡贸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唐代开始,茶叶就是驭番制夷的有效工具,到了明代,尤其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嗜茶成瘾后,茶叶更是成为攻城略地的利器,无形的“茶叶长城”远比那些防御工事管用。晚清企图用茶来制衡英国有很深的历史背景,但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夷族,天朝上国太缺乏了解,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序幕。

茶叶有三大特性。第一是远征性,茶叶生长很难突破北纬39°,故其他地方要获取茶叶必须从中国南方调运;第二是渗透性,茶叶属于成瘾品,很容易上瘾,从而形成了依赖;第三是精神性,中国儒释道为茶注入了特别的精神气质,使茶成为梦幻东方的神奇物质。

新金融:中国固然拥有不少知名茶叶品牌,但在国际上,分量似乎还不够。在你看来,中国茶该如何实现崛起?

周重林:我这本书的合作者太俊林先生是著名的企业家,也是茶界的思想者,他说立顿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举国之茶力都不敌一家公司的现实中,只有学习,才会有空间。不要自视过高,也不要妄自菲薄,主动退缩。英国只有数百年饮茶史,而我们有上千年。只要有时间和耐心,总会有茶业崛起的时刻。

“茶马古道”上的话语权

周重林对茶叶的解读,并未局限在政治经济历史领域的考察,更与现今社会发生了深层的互动。他从一片茶叶,透视了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为何作为茶叶大国的中国却没有世界性茶叶品牌,为何我们丢失了本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周重林把这个定位在——茶马古道上。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喜马拉雅连绵不断的雪峰高耸于大峡谷之间,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中绵延盘旋着,犹如在峭壁上被凿出来的一般。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条被称为“鼠与鸟之路”上穿行,开辟着通往域外的民间贸易通道。茶发展了,产量增多了,利润增多了,而封建官府对茶商茶农的课税和勒索也增加了。由于茶捐过重,茶商无利可图,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得另走他途。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悠扬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香消散了。从此,茶马古道默默地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了许多年。

虽沉寂多年,然而,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却始终留存在人们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中。为推进茶马古道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不少专家学者曾多次前去进行实地考察,木霁弘等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首次正式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命题,周重林作为他的学生,后来也加入了茶马古道研究组,并承担起了这一课题的重任。

新金融:木霁弘等人首次正式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命题之后,关于“茶马古道”的争议存在了十几年。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周重林:现在“茶马古道”已经完全取代了最初描述西南区域概念的“南方丝绸之路”,当初的争议不复存在,尤其是国家层面上启动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以来。“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概念,但他并没有具体论证过。我在《茶叶战争》一书中用“权力与地理”来作了简单的回顾,丝绸与茶相比,缺乏太多遗迹与活形态的东西,线性文化遗产,一旦主体物质“死亡”,其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新金融:《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研究报告》是目前茶马古道最详实的报告,你担任此课题第一负责人和第一撰稿人。对于茶马古道你有怎样的一种情结?

周重林:这个课题是研究所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把重任交给一个年轻人,需要多大的勇气与魄力?我是木霁弘老师的学生,上大学的时候,就被他讲述的茶马古道迷住了,写过许多古道小说。后来到木霁弘担任所长的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工作,木老师为我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条件,所里还有像杨海潮、凌文峰等志同道合者,他们教会了我许多,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终生研究茶马古道的决心。

新金融:20多年的时间里,“茶马古道”从一个纯粹的学术概念发展为一种文化符号,并且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产业化。目前,“茶马古道”的申遗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周重林:2009年年末,我们的报告提交给国家文物局后,国家层面在2010年中旬就启动了国家保护计划,把许多连县级保护都不是的古道、桥梁、村落首先纳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当中。申报的云南、贵州、四川有上千个点,就是因为点线面太多,所以申请世界遗产工作还在细化中,大约在2015年具体实施。

新金融:对于“茶马古道”的未来你有怎样的期许,会做出怎样的努力?

周重林:回到话语权的问题,这个诞生在云南的学术概念,是一个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符号输出的概念,现在我们有几个原创概念可以输出?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拾人牙慧。萨义德就说,西方的东方学在东亚招生,不过就是培养了一些操着西方话语的东方人而已。

我们研究所立志创建一个茶马古道学派,在《茶叶战争》后,我要写的是《茶马古道与内陆边疆的形成》,杨海潮在写《茶马古道的知识谱系》,凌文峰在作《茶马古道与牵牛花》,杨静茜在做《茶马古道物具考》……加上有北京大学的陈保亚教授、汪峰教授等研究群体,我们会在已有的地基上,盖出漂亮的大厦。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茶中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chazhong.cn/26352.html
陈财制茶

陈财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茶中网

水不言,一切尽在茶中。关于普洱茶收藏,品鉴,保存等知识,请加个人微号:435121 交流学习。如需了解茅台酒最新价格:酒魁网 www.jiukui.c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 0879 93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351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