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年出版、王泽农主编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中国茶学界公推出20世纪的十大茶学家。现据《中国科技专家传略》,摘录他们的生平事迹。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简介如下--
吴觉农(1897-1989)
吴觉农,浙江上虞人,著名茶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茶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发表《茶树原产地考》,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20世纪30年代与胡浩川合著《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和《祁红茶叶复兴计划》、与范和钧合著《中国茶业问题》等书,晚年还主编《茶经述评》和《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筹创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茶叶研究所,为发展我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茶圣”。
胡浩川(1896-1972)
胡浩川,茶学家、制茶专家,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之一。参与筹建祁门茶叶改良场并任场长,致力于祁红品质的提高,促进“祁红”进入国际市场。与吴觉农合著《祁红茶叶复兴计划》、《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曾任复旦大学茶叶系主任和教授,培养了首批茶学高级人才。主持制订全国茶叶产销计划、茶叶收购加工和出口标准以及加工技术规程等,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胡浩川,安徽省六安县人。1920年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1921年赴日本静冈县农事试验场攻研茶叶生产技术。1924年学成回国后,曾任上海园林局技佐,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技士,祁门茶叶改良场场长兼财政部贸易委员会皖赣办事处专员、中国茶叶公司总技师、皖南农林实验场场长等职。1941年10月至1943年5月,继吴觉农之后,受聘复旦大学茶叶组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茶叶研究室主任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参于筹建中国茶业公司,并担任总技师、技术室主任和计划处处长,主持制订全国茶叶产销计划、茶叶收购加工和出口标准以及加工技术规程等,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从1956年起,任中国茶叶出口公司、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茶叶总技师等职。1962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63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胡浩川毕生从事茶叶工作,革新我国茶叶产制技术,开拓机械茶业,早期对祁门红茶的发展上,业绩卓著。1933-1935年曾与吴觉农合著《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祁门茶叶复兴计划》等。1950-1951年,在中国茶业公司担任总技师期间,在杭州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制茶干部培训班,参加的茶叶技术干部265人,胡浩川任训练委员会主任,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早期茶业人才。他在讲习班上提出的红、绿茶精制程序,为日后精制机械化奠定了工艺基础。
胡浩川毕生从事茶叶工作,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冯绍裘(1900-1987)
冯绍裘,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滇红茶的创始人。在创制滇红,改进祁红、宁红、湖红以及安化砖茶的品质等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创立工夫红茶升降拼配和初分精分工艺,显著提高了制茶品质和效益。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在发展中南各省的茶叶生产、改进茶叶产制技术、设计茶叶初精机械和设计机械联装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冯绍裘,湖南省衡阳人。1923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农业专科学校。曾在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和长沙高级农业学校任教,在江西省修水实验茶场、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和贵州湄潭实验茶场等处研究改进红茶加工工艺。1938年在湖北筹建恩施茶厂。抗战年代前往云南凤庆,开辟红茶新区,创制滇红工夫红茶。1949年后,任职中南区茶业公司副经理兼产制室主任、汉口茶厂厂长,湖北省茶叶公司总技师。在他的指导和努力下,湖北红茶初步实现了初精制半机械化生产。1958年,在芭蕉茶厂试制红碎茶获得成功。他不仅擅长于红茶加工,而且对茶叶审评也十分精通,在茶界有“冯鼻子”之美称。他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在发展中南各省的茶叶生产、改进茶叶产制技术、设计茶叶初精机械和设计机械联装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蒋芸生(1901-1971)
蒋芸生,茶学家、园艺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茶学教育奠基人之一。为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在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著有《植物生理学》、《熏茶花卉栽培》、《园茶杂草名录》等。为培养大批茶叶和园艺人才、推动我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蒋芸生,江苏省涟水县人。1925年毕业一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回国后,曾任浙江大学农学院、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江苏南通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等校副教授、教授和系主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茶树栽培组组长。1949年后,先后负责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并任第一任科、系主任和所长,后又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先后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并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蒋芸生对茶学、园艺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学均有研究,先后主持编写《植物生理学》、《柑桔栽培》等教材。著有《熏茶花卉栽培》、《园茶杂草名录》等。其前半生主要从事园艺教学,后半生则转为茶叶研究工作,建树颇多,贡献卓著,是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为培养大批茶叶和园艺人才、推动我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方翰周(1902-1966)
方翰周,茶学家、制茶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技术工作,并长期担任国家茶叶加工技术领导工作,主持制订我国各类各级毛茶、精茶标准样、价以及品质系数体系,国营初精制茶厂设计修建方案,各类茶叶精制技术规程和茶厂管理制度,对推动我国机械化制茶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翰周,安徽歙县人。1920年毕业于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1927年赴日本留学,攻研制茶技术。1931年回国后,历任湖南省安化茶叶讲习所教师,上海、武汉、青岛等商品检验局技正,江西省修水县和婺源县茶叶改良场主任,江西省中国茶叶公司专员,江西省婺源茶业职业学校校长。1949年后,任中国茶业公司、商业部茶叶局、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总技师兼企业管理处处长,长期担任国家茶叶加工技术领导工作,主持制订我国各类各级毛茶、精茶标准样、价以及品质系数体系,国营初精制茶厂设计修建方案,各类茶叶精制技术规程和茶厂管理制度,对推动我国机械化制茶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泽农(1907-1999)
王泽农,江西婺源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化专家,中国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参加筹创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茶叶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40年代初即开始从事茶叶化学研究,并发表用灼烧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论文,主编了《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生化原理》、《中国农百科全书·茶业卷》,在培养茶叶人才和茶叶生物化学学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陈椽(1908 ~1999)
陈椽,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制茶专家,中国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著有《茶树栽培学》、《茶叶检验学》、《制茶技术理论》、《制茶学》、《茶业通史》、《茶叶经营管理》、《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等,在培养茶叶人才和茶学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庄晚芳(1908-1996)
庄晚芳,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树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贡献。编著有《茶作学》、《茶树生物学》、《茶树栽培学》、《茶树生理》、《中国茶史散论》等。在培养茶叶人才和茶学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李联标(1911-1985)
李联标,茶学家、茶树栽培和育种专家。长期从事茶树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良种选育工作,对浙江省茶业的发展,特别是浙江和华东地区旧茶园垦复更新复壮、综合治理和新茶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是中国茶叶学会和浙江省茶叶学会创始人之一。
李联标,江苏省六合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1935-1945年间,参与福安茶叶改良场、湄潭实验茶场、崇安实验茶场的筹建,从事茶树选种与栽培的研究。1945-1946年,先在美国纽约州康乃尔大学农学院进修,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生物学部从事茶叶中酶性质的研究。回国后在中央农业实验所任技正,并在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兼职副教授。1949年后,在浙江省农业厅担任茶叶科科长,从事茶叶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工作,对浙江省茶业的发展,特别是浙江和华东地区旧茶园垦复更新复壮、综合治理和新茶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958年参加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聘为研究员、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兼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从事茶树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良种选育、西藏新茶区考察开发、山东地区南茶北引等试验研究。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1979年聘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是中国茶叶学会和浙江省茶叶学会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
张天福(1910-)
张天福,福建福州人,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