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老镇丽江忆旧 (1)
古城的街市情趣盎然,给古城增添了意味无穷的俗世乐趣。历史上,丽江古城是滇藏贸易的重镇和中印贸易的枢纽。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个远近闻名的集市,过去,四方街上的摊位都撑一顶很大的红油纸伞,从街西面的狮子山望下去,四方街在高原的蓝天下闪烁着一片夺目的红光,煞是好看。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一、老城之韵
多年来,我的田野考察范围除了那高山大岭、莽原深峡,自然还包括那生我养我的古城小镇──丽江大研镇。但这种田野考察与浪迹山乡的考察又有区别,是一种重新踏上石板路,寻找逝去的旧梦,审视和发现尘封岁月中遗落的故事,感受新的阳光月色的精神回归之旅。
我从多年的田野调研中得知,丽江古城最初是在日聚夕散的乡村露天集市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纳西语称丽江叫“衣古堆”,一般译为“江湾之地”;最初称丽江古城叫“衣古芝”,意为“衣古地的集市”;有些金沙江沿岸的纳西人也称古城为“衣古”;而丽江坝区农村的居民则多称古城为“古奔”,意思是“用背来的货物做生意之地”,或认为是“粮仓之村”。从小时到现在,乡下农人都喊我们“巩本若”,即“城里(男)人”之意;而在城里,我们“告肯”的男子则被称为“告肯若”,女的称“告肯美”,过去古城人都以这种居家所在地段来指称人。家住大石桥附近的人就是“阿溢灿若”(男)或“阿溢灿美”(美)。
“衣古”过去也指现在位于古城北面象山之麓的“吉瓦村”,这是个很清幽的村子,我有亲戚在这个村,多次去过此地。那里有很多泉水从大树和古岩下迸涌而出,形成一道道清流,因此汉语称这村为“清溪村”,纳西人又称这儿的泉水为“神米吉”,意为石榴水,是因为过去村中多石榴树,还是取其清溪流荡如石榴状,尚未知晓。此村附近形成了丽江古城最早的集市“衣古芝”,古城的汉语名称在元代是“大叶场”,明代称“大研厢”、清代称“大研里”,民国称“大研镇”。“大研”一词,民间相传是因古城所在的台地因形似大砚台,城西南又有神圣的文笔山,著名的明代纳西土司木生白便取其巨笔大砚、文脉旺盛、地灵人杰之吉祥寓意而取古城之名曰“大砚”,古音“砚”“研”相通,因此后来就写成了大研。
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被视为“西南屏障”的木氏土司相当开明,不闭关自守,积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引进文、医、教育、建筑、开矿、艺术、工艺制作等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明洪武十五年(公元一三八二年),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府署,丽江古城很快成为纳西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木氏土司建筑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如以石和木为材料建盖的3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阁、三清殿、光碧楼、经堂、家庙、万卷书楼、玉音楼、议事厅等。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建筑群和建构古城时,虽模仿中原风格,但又不忘将它植根于地方和民族传统,未像大理城等效法中原“方形根基”的传统建筑模式,始终保持自然形态平面。木府的座向未按照以“座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根据纳西族喜欢朝向太阳和东方属木,木原为纳西东巴教中的神秘崇拜物,(明朝洪武皇帝将“木”赐为纳西土司之姓,真有天作之巧)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座西朝东。明末到丽江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相关热词:
延伸阅读:
· 黄山毛峰的传说10-09
· 蔡襄“龙团”细分明10-09
· 水金龟的传说10-09
· 英国饮茶的由来10-09
· 茶之诞生(下)10-09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