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紫砂壶名家 (1)
黄玉麟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年)-民国3年(1914)。原籍苏州,曾被苏州吴大澄聘请在家制壶。黄在吴家鉴赏到许多古代青铜器和陶器,受到启发,便将这些艺术特色融化于制壶技艺之中,使之技艺精进。所制茗壶,多圆式。作品莹洁圆润,精巧工整。并创紫砂工艺假山石景,奇峰巍峨,层峦叠嶂,瀑布小桥,亭台房舍,使人清心悦目。家极贫,晚年贫病交迫而亡。所作《鱼化龙壶》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汪宝根 清光绪-民国年间制陶艺人。
鲍明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民国25年(1936),均陶名艺人,善捏制人物,动物陶塑,善配各色彩釉,以均青釉为最。
沈孝鹿 民国年间制陶名艺人,有《八角茶具》问世。
胡耀庭 暂无资料
谈尧坤 当代紫砂陶刻名工。与任淦庭同时代人。能书画,善陶刻,刀法纯熟,曾在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刻。
范林源 在民国期间出品的紫砂器具中,在紫砂杯这类品种上,总可以寻到各种形态、材质不一,做工较为讲究的紫砂杯,杯底镌铭「林源」印款。这个林源何许人也?据笔者考证,「林源」原来是以制作紫砂杯为重点,并一生擅制紫砂杯的紫砂艺人范林源。范林源(1887~1947年),宜兴蜀山东邻西望圩村人。范林源世居西望圩,和紫砂名艺人范承甫(大生)家紧邻,自幼就在范承甫的怀抱中长大,从小就趴在范承甫的泥凳头玩。范林源的父亲世代务农为生,也较看不起做手艺的人。范林源15岁时曾向父亲提出要跟范承甫学紫砂,范父始终不答应,故范林源只能看范承甫做紫砂,没有机会正式拜师学艺。范林源成家立业後,看到范承甫茶壶越做越好,心底跃跃欲试。後范承甫被聘至蜀山「阳羡紫砂陶业公司」作技师,渐渐出名,范林源再也忍不住,提出要跟范承甫拜师学艺。范承甫见他已成家立业,做徒弟要养家活口很难,就劝他做些小件,范承甫教了他一手做紫砂杯的技术要领。范林源记住技术要领,回家学学做做,做做再问问,问问再做做,凭自小就看熟了的制壶工序,终於以手工做成了紫砂杯。范承甫及其弟范锦甫对范林源十分关心,经常接一些配套茶具中的杯盏生意给范林源做。民国十年(1921年)以後,范林源开始自成一格,即专制紫砂杯子。先帮「宜兴利用公司」做,然後帮「铁画轩」做。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後,范林源正式受聘於「宜兴吴德盛陶器店」做为技工,替「吴德盛」专制紫砂杯。此间,范林源所制紫砂杯严谨精致,或圆或菱,或塑或饰,型态各异。「吴德盛」要配任何一种杯子,范林源都能做出来,而且做到与配套的壶具十分协调统一,要不是杯底打上「林源」的印款,壶上打上他人的印款,人们还以为成套茶具都是范林源替「吴德盛」做的。三○年代中後期,范林源做紫砂杯做出了名,盖杯、套杯、盘杯、圆货、筋瓢货都做的端庄周正,产品长销不衰。四○年代之後,范林源仍以制杯为生,在抗战艰难的岁月,他日夜赶制,还过着挨饥受饿的日子。由於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1947年春,范林源一病不起,病中仍挣扎着制作紫砂杯。至夏,病逝於西望圩家中,享年60岁。
裴石民 裴石民(1892年~1979年2月2日)原名裴庆云,又名裴德铭.其幼时念过几年私塾,14岁拜大浦姐夫祖臣为师,学习制陶技术,22岁到利永陶品公司制作紫砂陶器其时已在紫砂陶业中崭露头角,上海的一些古董商和收藏纷纷邀请其制作紫砂陶器34岁时由张槐卿和江祖臣介绍到上海,制坯再到蜀山烧成后陈设于莫家橱窗,作品 有>印,造型古意盎然,制作精细,颇为好友珍爱,因而 为>.其技艺闻名江南,并博得了” 陈鸣远街道二”的雅号.二年后又先后给几个古董商仿制紫砂古董,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回宜兴.1940年,地蜀山大租房开石民陶器店自做自卖.极喜养猫,鸟,金鱼,
相关热词:
延伸阅读:
· 黄山毛峰的传说10-09
· 蔡襄“龙团”细分明10-09
· 水金龟的传说10-09
· 英国饮茶的由来10-09
· 茶之诞生(下)10-09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