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是船舱里运出来的珍奇,又是马背上背出来的传奇,同时也是骆驼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品牌。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产的,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的边销茶。由于四川的茶叶要运输到西北地区,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块的工程中,要经过二十多天的湿坯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形成“黑茶”;还有一种说法,古时产地为川陕、长江流域及东南茶区,而销区为边远的少数名族地区,运输路途遥远,需一年或半载。运输途中,风餐露宿,天气多变,茶叶包装多采用蔑篓,防潮防湿性差,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绿茶经长时间运输,因湿热作用使茶品质由翠绿色变成乌褐色,当时称为“乌茶”。
乌茶并不是真正的黑茶,“黑茶”一词的出现则在1524年,《明史含货志》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此时的湖南黑茶已经闻名全国,并由“私茶”逐步演变为官茶,用以易马。
在茶马交易、以茶治边的千年历史中,黑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西北气候等原因不宜种茶,他们只能通过贸易、朝贡,向中原地区买茶或取得“岁赐”茶叶;另一方面,西北盛产良马,而马作为当时征战和运载的绝好工具正是中原所求。两相需求,茶马交换流通便应运而生(黑茶在同北方少数民族的茶马交易中发展起来的特殊茶类,故当时又称“番茶”),而且很快成为汉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经济交流的主要流通方式,也成为中原王朝统治边区的手段之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流传甚久的一片茯砖可换一头羊的历史足已证明砖茶对他们的重要性。
黑茶的记载,始见于唐•杨晔《膳夫经手录》以及五代毛文锡《茶谱》“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中讲的渠江就是现在安化与新化的交界处。黑茶大规模的生产,一般认为始于十六世纪初,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上疏讲到黑茶的生产与贸易情况。据同治《安化县志》记载,安化黑茶最早在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被朝廷正式确定为运往西北少数名族所需官茶官茶。
相关热词:
延伸阅读:
· 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05-05
· 由法国葡萄酒想到云南普洱茶01-22
· 话说茶膳01-25
· 古代茶图(之一)05-19
· 齐白石《煮茶图》02-12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