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财普洱茶

陈财普洱茶

首页 文化 蒙自举人带普洱茶到台湾?

蒙自举人带普洱茶到台湾?

云南普洱茶网(www puerlife com)2011年12月29日资讯:从台湾到位于滇南的蒙自鸣鹫镇,直线距离约为2116公里,165年前,交通不发达,从鸣鹫走出的台湾知府曹士桂,花了7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赴台湾淡水就职。蒙自

云南普洱茶网(www.puerlife.com)2011年12月29日资讯:从台湾到位于滇南的蒙自鸣鹫镇,直线距离约为2116公里,165年前,交通不发达,从鸣鹫走出的台湾知府曹士桂,花了7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赴台湾淡水就职。蒙自鸣鹫人深以这位先贤为荣,更相信是他,在1847年将普洱茶最早带到了台湾,奠定了普洱茶在台湾广受欢迎的基础。然而在业界,这一推论尚没有得到最终证实。究竟普洱茶是何时进入台湾的?又是谁将普洱茶带到了台湾?
荣耀 蒙自走出台湾知府
曹士桂从小聪敏好学,22岁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至1847年任台湾知府。
“虽地处滇南偏僻的山区,但鸣鹫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清雍正十年(1733年)鸣鹫村兴修了文昌宫,曹士桂的故居就在文昌宫旁。”鸣鹫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文慧一边带着记者穿过一条窄巷,一边介绍。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在这条当年曹士桂曾走过的巷子里,问起曹士桂,他们有点腼腆,点头说知道,又摇头说不知道他的故事。
据《曹氏家谱》载,曹氏祖先原是南京元县人,明初从征云南,入大理籍,后为避兵乱举家迁入鸣鹫村。生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曹士桂出世那天,据说恰好有一对燕子欢鸣着飞来房厅前筑巢,故他降生的房间被称作“燕来堂”,不知是否与此有关,曹士桂从小聪敏好学,22岁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至1847年任台湾知府。
跨进曹氏故居大院,几栋古朴的土木结构建筑映入眼帘,由正堂、两耳房、两厢房、厨房组成的四合院虽然有些破损,但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气势。只是现在已提供给学校用作教师宿舍的古建筑,再找不到先人的痕迹,而王文慧所说的“曹士桂是第一个将普洱茶带到台湾的人”这一说法,更是无从考证。
在当今茶界,有“普洱茶产于云南,存于香港,发扬光大在台湾”之说,台湾茶人对普洱茶极为推崇,将其比喻为学富五车的智者。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是,如今台湾2000万人口中,经常饮茶的人口占60%,每年每人平均消费茶叶超过1公斤,而普洱茶的消费大约占5%,即每年每人约消费0.05公斤,每年台湾的普洱茶消费量约1000吨。但目前业界对普洱茶流入台湾的具体时间,尚没有一个准确详尽的考证和定论。
猜想 云南人将普洱茶带入台湾
这是一个合理的猜想:1847年,蒙自举人曹士桂渡海入台任职,普洱茶随之流入台湾,比范增平先生所说的1870年提前了20多年。
据资料记载,清代以后,香港一直是普洱茶销往南洋一带的集散地,故不少人认为,早期普洱茶进入台湾与广东人入台有很大关系。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说:“据台湾老一辈的人回忆,大约是在台湾开放港口通商时期,往来两岸经商的人因个人有饮用普洱茶的习惯将茶带到了台湾。我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说法。”
“广东人出现在台湾,大约在1870年时有比较清楚的记载。”范增平曾在台湾多处走访,调查普洱茶在台湾的推广过程,据其介绍,一位居住在台北的蔡姓老人明确表示,受祖父影响,自他记事起家中一直饮用普洱茶。“该户人家是移居台湾的第四代,原籍广东省揭阳县,祖父告诉他们,过去一直喝这种茶、到台湾后这个习惯也未改变。”范增平说。
事实上,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普洱茶价格一路飙升,不少台湾人将其当作艺术品珍藏,早年的普洱茶在台湾受到欢迎,有着经济和节俭的因素。过去能用正统茶叶天天泡茶的人家并不多,一般仅限于客人拜访或举办喜事宴会时用。普通家庭往往只用茶梗或少许茶叶泡上一壶淡茶,泡至无味后仍舍不得倒换茶叶,而普洱茶耐泡,反复数次加水仍味重色浓,自然受到了青睐。
但王文慧并不认同是广东人最早将普洱茶带到了台湾,在她看来,是家乡走出去的那位“清节为风”的清代台湾知府,将普洱茶千里迢迢带到了台湾。“连横所撰《台湾通志》对曹士桂的评价为‘性恬淡’,他喜欢煮水烹茗,以茶会友,赴台时将普洱茶随身带至台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另一方面,王文慧分析说,古时鸣鹫交通便利,是滇南到滇东的必经之地,旧时为重要的物资集散、货物流通、贸易往来的重要驿站,来来往往的马帮和商客带来了各色产品,其中当然包括普洱茶。
这是一个合理的猜想:1847年,蒙自举人曹士桂渡海入台任职,普洱茶随之流入台湾,比范增平先生所说的1870年提前了20多年。那么,有没有确切可信的史料可以佐证呢?
佐证 《宦海日记》频提 “普茶”
曹士桂写的《宦海日记》记载了当时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日记还多处提到普洱茶,为尚无定论的普洱茶传入台湾提供了一个更早的时间点。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数万卷古籍中,半卷残破的《宦海日记》静静躺在其中,历经百年,这本线装日记墨黑的封面已经褪去了原有的庄重色彩,内页中也多有残缺。毕竟,它曾经在一个卖刀烟的村女樊汝清的手中,随着她熟练的秤烟、捆烟动作,被一页页撕下,裹着刀烟丝被不同的顾客带走。
这本《宦海日记》的原主人就是曹士桂。今日,走在曹士桂的故乡鸣鹫镇,处处可见当地人对这位古贤的怀念,横刻“淡水清风”四字的曹士桂墓保存完好,文昌宫旁,一棵古梅郁郁葱葱,鸣鹫人都说,这是曹士桂病逝台湾淡水后,当地泰雅人送来的……历任多地知府的曹士桂,在出仕12年的为官生涯中,他习惯于细致记录下任职地区的自然情况、官场现状、百姓生活和个人的日常事务,包括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在台湾的见闻。据曹士桂的五世孙曹子锡老先生回忆,其年幼看见过的《宦海日记》至少有十四本,经匪患兵乱都遗失了。
省博物馆中的半卷《宦海日记》,记载着游子曹士桂在那个不复再来的年代真实的所思所感,若不是1952年腊月的一个赶集日,曹家人碰见卖刀烟丝的樊汝清撕下《宦海日记》泛黄的纸张用以包扎刀烟丝,日记中那些有关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的真实记述也就此消失。更何况,日记还多处提到普洱茶,为尚无定论的普洱茶传入台湾的确切信息,提供了一个更早的时间点。有关记录很多,譬如:“十六日(即1847年4月1日),晴,午后起风。杨三兄赴番仔,送普茶一元。”“二十一日(即1847年4月6日),……送王大兄普茶一元,帽花一朵。”
曹士桂日记中提到的“普茶”,是否就是云南名茶“普洱茶”呢?翻开清代《普洱府志·食货志》,据卷十九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代。”所谓“银生府”,1100年前应在今普洱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境内,由此可知,古时“普洱茶”也称“普茶”。另一方面,与“普茶”一同出现的“一元”,应该是当时普洱茶的计量单位,据《大清会典事例》载,清时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而古代汉语中,“元”与“圆”同音同意。“曹士桂曾告假回乡,然后才从蒙自启程赴台任职。”王文慧说道,“在他打点的行李里,一定带上了身为云南文人的他所喜爱的普洱茶,作为自己日常享用的饮品和馈赠同仁好友的礼品。”
离开曹士桂的故居,红漆大门在风中嘎吱作响,仿佛吟诵着那首他在台湾巡查时,看到民众生活疾苦难以温饱,心中深深同情且担忧而写下的诗句:“竹篱茅舍结村居,半饱薯芋半饱鱼。”病逝后,曹士桂在悲痛的淡水百姓的深情感恩之下辞别了那片土地,得以返回他日夜思念的故乡,那天,“台人罢市以哀”“淡民沿途而祭”。
普洱茶,却永远留在了那里。只是再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第一个,将承载着厚重茶文化的普洱茶带到了台湾。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茶中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chazhong.cn/24123.html
陈财制茶

陈财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茶中网

水不言,一切尽在茶中。关于普洱茶收藏,品鉴,保存等知识,请加个人微号:435121 交流学习。如需了解茅台酒最新价格:酒魁网 www.jiukui.c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 0879 93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351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