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有个地方叫做刮风寨,曾经属于中缅边境最为偏僻的自然村,即使如此,崎岖的山路,若非有人引路,恐怕也很难找到。
当我们驱车几个小时抵达刮风寨,偶遇年轻一代的炒茶师在炒茶,虽然说如今都已经到了智能化,机械化操作的时代,但是刮风寨依旧保持了这种最原始的炒茶方式。
关于刮风寨的古树茶,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备受关注,主要是原因是茶树少,茶叶产量稀少,更重要的是这些古树茶经历了数年岁月磨砺,早就为这些茶叶的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这种色彩愈神秘就愈发让人感觉神秘莫测。
据说如今的春茶,早在去年的年底已经预定完毕,探究一下这些大叶种晒青毛茶有何魔力,也顺便在老班章寨子里好好品一品所谓真正的原产地古树茶。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辖景洪、勐腊、勐海三地,虽然说整个古茶树园面积很大,绵延10多公里,但是在这些大、小寨子的古茶园依旧吸引人注意。
尤其是作为刮风寨,因为远离四周,相对便宜,当千年古茶树被发现,口味被人们开始传播的时候,这才真正的走进人们的视线。
跟着炒茶师一起,轻轻的揉着古茶叶,仿佛是和历史对话,真正的感受到这些经历了百年,千年的古树茶叶,原来居然是这么味道。
清香透彻,沁人心扉。
整个刮风寨如今因为茶叶的销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改曾经的毫无保障。
就算是花了几百万来盖房,也依旧舍得,而在这里的孩子们,阳光灿烂,也天真而纯朴,如同古树茶一般如初。
如愿以偿,我们来到了主人家里,刚刚下来的春茶,冲泡了一壶。
这绝对是一种难以忘记的味道,从打开茶叶的一瞬间,扑鼻而来的果香味,和所有其他种类的茶叶不同,色香均有很大区别。
看似粗燥的本身,却历经了流年和岁月的磨练,沉淀下来,最终还是停留下来。
就古树茶园而言,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和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和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约有野生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300多公顷,以人工栽培的古茶园居多,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在刮风寨的古树茶,应该是最为古老的分布之一。
一边泡茶,一边聊着过往,这些为数不多的茶叶,分别长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之上,有些遥远,偏僻,难以寻觅,如今茶树分别到各个农户家里,到了采茶的季节,遥远的地方,来回都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路上。
为了一枚茶叶,付出的汗水有时候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这些产自西双版纳深山里的古树茶,没有确切数据表明此茶与其他茶的差异性——地质、气候、水系、环境等等均没有资料显示,但是作为会喝茶的人而言,仅品抿一口也能知道。
这些茶都有着高雅、柔绵、甘甜的共性,但是恰好在共性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在这些不同的山头,因为环境,地理位置,阳光的不同,口感也在发生着变化。
品茶之余,我们便来到了茶园,从开车,走路,沿途都是崎岖的山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而对于这些以此为生的茶农而言,却是生活的日常。
阳光下走进茶园,这些古树茶的茶叶上,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浓郁的绿色引人注目。
每年春天采茶的季节都是茶农们最忙的时候,错过这个时间,最好的茶叶也就是错过了。
所以不仅当地人全家出动,甚至远在缅甸的很多人都来这里采摘赚钱,即使这样,在采摘茶叶最忙碌的时候,依旧缺人。
茶叶虽美,茶香引人,却经历了数道工序,最终才送到了每一个品茶客的手中。
跨越了千山万水,经历的不仅只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还有这些常年居住在深山之中,为了这一抹清香驻守的人,为生计,也是为了一份执着,同时也为这一抹茶香。
采摘下来的茶叶,通过第一道工序晾晒,第二道工序的炒茶以后,就开始放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晾制,最终才能形成散茶,一个个茶饼,运往各地。
这个五一不用去哪里,就来西双版纳这些遥远的山头,一起菜茶,品茶,感受茶叶之美。
不一定是美景如画,不一定人山人海,却能看到最真实的茶山茶农与茶香!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