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公布了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云南思茅市景谷县植物化石。在地质古生物学上称为“第三纪,景谷植物群分布系”,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和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波及的区系,距今3540万年。我国已发现的木兰化石只有两种,宽叶木兰化石仅见于景谷县,中华木兰化石见于普洱市境内的景谷、景东澜沧、临沧市的沧源、临沧,保山市的腾冲,德宏州的梁河等7个县。宽叶木兰、中华木兰植物化石与野生古茶树有着垂直演化系统,叶片结构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水平分布上两者有着明显的重叠,共生在相同的地理气候环境,表现了遗传上的亲缘关系。所以,发现有宽叶木兰、中花木兰化石的地方及其周围附近,均发现有野生古茶树居群。木兰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属及野生茶树的始祖。
有生物学家认为:“目前种属最多的地区,也就是那种植物起源地区”。“某种植物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带。”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起源中心。“每个物种最初都出现在一个地方,然后从这里香四周迁移到古代和当代环境允许的地方繁育生长”。从景谷县发现3540万年的木兰化石,到普洱市、西双版州、临沧等地方发现古茶树、古茶园之多,古茶树类型之齐全(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以及这些地方世居的佤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种茶、制茶、用(饮)茶历史的悠久,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栽培茶、利用茶的国家,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而澜沧江中下游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则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面世界上一经发现的茶树共4个系37个种,几乎都在我国的西南部,尤以云南西部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居多,茶树和近源植物演化变异之多,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
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州、市分布的原始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茶树品种、古茶树居群地域分布广,古茶树面积大,古茶树树围大小和不同年龄的野生茶树构成了世代同居的茶树景观。尤其是1991年3月笔者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的千年过度型古茶树,填补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茶树之间的中间类型——过渡型古茶树的空白。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古茶树典型的乔木形状和遇难那大叶种茶特征构成了茶树种植资源的珍贵性,这些野生型古茶树居群,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95%以上生长在原始森林中,森林浓荫蔽日,古树参天,野藤缠绕,呈现出和谐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自然景观。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