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是有需要才有发明,茶器的造型与人们饮茶时的要求息息相关。
想对某个时期茶器的造型特征进行研究,必须先了解当时人们的品饮方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有一套独特的品饮方式,这些饮茶方式体现了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同时也决定了茶器的种类与造型。
异域茶文化
印度人舔茶,茶水盛在茶盘里,且绝不用左手递送茶器,这里所需要的最主要的茶器就是茶盘,且应有一定的深度,以便盛装液体茶;
阿根廷人围着大茶锅坐在一起用吸管吸茶,茶锅与吸管则是他们最主要的茶器;
而俄罗斯人饮茶则是吮吸茶碟里的茶汤。
这些大相径庭的饮茶方式必然导致茶器种类与造型的大不同。因此,在研究茶器的造型艺术之前,先对当时当地人们的饮茶方式作一番探讨是必然的。
品饮方式则是唐代茶器专业化的先决条件。陆羽提出了四条制作茶器的“章法”,即:
因材因地制宜;持久耐用;益于茶味,不泄茶香,力求隽永;雅而不丽,宜检。这只是当时茶器造型设计理念的一般原则,针对不同的功用如碾茶、煮茶、饮茶等,都要有不同的器具与之相配,不同的饮茶方式需要不同的器皿,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茶在我国的饮用方法大致经历了煎饮法、羹饮法、煮饮法和冲泡法几个阶段。
煎饮时代,茶并没有作为一种饮料,而是药用,谈不上饮用的器具。
羹饮时代,茶是食物的一种,当时的饮茶方式是“浑以烹之,与夫淪蔬而嚼饮者无异也”即将茶与葱、姜、橘皮等放在一起,煮出的汤汁如同菜汤一般。如此煮法,只要一只锅类器具即可,煮熟就行,也不需要其他特殊的器皿。
煮饮时代有煎茶法和点茶法两种饮茶方式。
一,煎茶法需要碾具将茶饼碾碎成茶末,然后用专门煎水的釜或铫煎茶,对釜的要求是沸点要在中心,这样容易让茶味溢出;饮茶要用碗,陆羽对碗的要求“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即碗口需侈,碗腹较浅,碗要有圈足,易端防资,适合饮茶。
二,点茶法要有注汤的瓶,即我们现代所指的茶壶,壶嘴得弯曲细长控制流速流向。宋人蔡襄《茶录》云:“汤瓶,瓶要小者易侯汤,又点茶注汤有准。”调茶膏要用茶筅;喝茶用茶盏。
茶的饮用方法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大变革,唐一改之前粗放式的饮茶方式,以更为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式代替,茶器从食具、酒具中慢慢分离出来,茶文化与茶器文化在唐代都有有大的发展并达到一个颠峰。
唐代,尤其是唐代后期,应是煎茶法和点茶法并行的时代。
其中,煎茶法是唐代最为主要的饮茶方式,也是陆羽《茶经》中力推的方法,又称为“煮茶法”。在《茶经》中专有一章来介绍,名为“茶之煮”,在这一章中陆羽描述了煎茶的整个繁杂过程。针对采茶、炎茶、煎茶再到饮茶这一过程,陆羽提出了“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这“九难”形象地将煮茶法整个过程的要点概括:
从“炙茶”开始,“承热用纸囊贮之;其火用炭;其水,用山水上,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二沸,出水一瓢,以竹英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三沸:势若奔涛溅沫之时,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茶到此时才算是煮好了,开始饮茶,要将煎好的茶水用茶碗分盛“凡酌置诸碗,令沫偉均……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最后才“乘热连饮之”。这才完成了饮茶的全过程。这一整套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煎茶”。
《茶经》中所记载的“煎茶法”可谓是一环套一环,精彩、繁复,因我们现代饮茶方式的不同,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精妙。
对于唐代煎茶法的场景,我们只能从现存的唐代绘画中领会其中的风釆,例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就形象地描绘了唐人煮茶的场景。《萧翼赚兰亭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茶画,画中描绘了两位僧人与一名文人雅士在一起品若雅谈的场景,是一幅极为典型的唐代寺院茶事礼仪图,从研究唐代茶事的角度出发,画面左下角一老一少两个侍者煮茶调若的场景是最大的亮点。画中布置了一组唐人煮茶的茶器,包括风炉、则、茶合(盒)、盖、盏托等,风炉与签正在煮茶,老人用长则将茶盛出,少年手托茶盏在一旁等待老人将煮好的茶汤盛于盏中,这一老一少的动作将煮茶场景演绎的惟妙惟肖,这是对《茶经》中所描绘的煮茶法的传神写照。
另外,《唐人宫乐图》同样描绘了唐人饮茶作乐的场景,不过这幅图只绘出了唐朝仕女饮茶、调琴的场景,茶汤是煮好后放到桌上的,饮茶时用长柄茶构将茶汤从茶釜中盛出,倒入茶盖中饮用,之前备茶、炎茶、碾茶、煮茶等过程应该由侍女们在另外的场所完成。从图中我们可看到当时饮茶所用的器具为碗,有圈足,便于把持,可以说这也是唐代典型的“煎茶法”场景的部分重现。
点茶法又称庵茶法,出现的时间较晚,大约为唐代晚期,其特征是煎水不煎茶,茶先碾成末,先行被放置在茶盏里,调成茶膏,注水后用茶宪回环击拂。点茶法在宋代得到很好的发扬,逐渐地成熟。
点茶法是在宫廷内部及士大夫阶层少数人采用的贵族化方式。点茶法的产生,与其说是“斗茶”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打下基础,毋宁说这是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和茶道问世的社会需要。到宋代,点茶法才普及,是唐代“茶宴”、斗茶等贵族化风气为北宋统治者阶级所吸纳、发展,由于官本位的影响,普及到民间而成为时尚。点茶法的问世有两点历史贡献,既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茶器的改进和创新。
在点茶法里用到的水称为“汤”,唐人对“汤”的要求极高,唐人苏所撰《十六汤品》专讲点茶法中水的级别。唐代的茶水称为“茶汤”,而点茶用的壶被称为“汤瓶”、“茶瓶”或“茗瓶”,这是点茶法最为重要的器具,在唐代被称为“注子”。“点茶对茶壶的要求较高,注水的水流不能缓急不均,不能断断续续,不能快湾速倾,壶的嘴要适于控制水的流向、流速、流量,长嘴深腹的“瓶”是比较符合要求的茶器。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