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普洱茶的人,对易武、革登、莽枝、倚邦、蛮砖、攸乐这古六大茶山肯定不陌生。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和勐腊县易武镇、象明乡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优质普洱茶的发祥地和原产地。
古六山承载着厚重、悠久的普洱茶历史;可以说古六山的兴衰史也是普洱茶的半部兴衰史。它像是普洱茶界的一道大门,入了此门便是和普洱茶沾上关系了。而莽枝便是这道大门里的一道小门,推开它,感受它,你会发现品茶也是在品读茶山过往、茶叶历史文化。
莽枝,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革登茶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莽枝茶山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在元代就已经有成片茶园,明代末年已有中原商人进入莽枝贩茶,清朝康熙年间莽枝茶山内的牛滚塘已经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莽枝面积小于倚邦茶山,这里东高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在19℃至21℃之间,降雨量在1500至1900毫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无严寒,春季回温早。山区土地肥沃,多为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沙质黄土和沙质香灰土,茶山常年云雾缭绕,为蕴育优质普洱茶积淀了先天养分。今秧林小组就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大寨是莽枝种植茶叶的地方。
图片
不过在咸丰末年,莽枝古茶山境内发生严重的械斗,导致茶农出走,茶园大面积的荒芜,损毁严重。直至八十年代才开逐渐恢复元气,现存古茶园面积约为970亩。莽枝古茶山留下来的古茶园,分布于安乐村委会行政管辖之下的各个寨子(红土坡、秧林村)。其中红土坡是原莽枝大寨分开后的一个村,山中的土壤多为红色土壤,“红土坡”的名称也因此而来。
莽枝古茶园离村子较远,山路非常陡峭,车子只能行驶到茶园附近,要步行10多分钟的山路才能到茶园,古茶树多长在60度的斜坡上,你在里面,不抓着点什么,就会直接滚到坡底。
独特红壤孕育下的莽枝古树茶,茶汤滋味的丰富度是你能够清晰品到的——茶香既高扬、又落入汤中;茶汤饱满且细腻;茶韵清劲又持久。
茶树历经百年生长,树根深扎土壤,能够汲取丰厚的养料,所生发出的芽叶内质也厚,制成茶品后,耐品耐泡。轻啜一口茶汤,滋味鲜甜纯净带着如山泉般的甘冽;柔美的汤质携裹着高锐且清新浪漫的花香、甜醇的野蜜香蜿蜒于口腔中,茶汤所经之处喷薄,茶香缭绕经久不消。顺滑咽下茶汤,唇齿留香强烈可持续20多分钟才消散。
要说普洱茶就得说普洱府,这得从改土归流和莽枝茶山说起。
明代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之前,六大茶山属于车里宣慰司管辖地,实施世袭土司制度,实行封建领主经济。土司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稳定边疆、发展经济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到清朝中期,随着清朝的逐渐强大,地主经济的快速发展,世袭土司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尤其是地区割据性、封闭性已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世袭土司制度的改革和废除已是势在必行。
清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向雍正皇帝奏疏,要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司制度,设立府县、改用朝廷派的流官来管理地方。
鄂尔泰上奏改土归流的奏疏中提出:江外(澜沧江以西)宜土不宜流,江内(澜沧江以东)宜流不宜土。雍正皇帝批准了鄂尔泰的奏疏,雍正四年、五年(1726年、1727年)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很快就完成了改土归流,普洱当时已划归元江府,已经改为流官制,剩下的只有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管辖的地区,这是土司势力最强的地区,清政府正在寻找机会,考虑如何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
图片
西双版纳是当时云南最大的产茶区,每年有上万担茶运往滇西和西藏,鄂尔泰已注意到了这块“大钱粮”的经济作用和政治作用。
再说莽枝茶山,本是一块古茶区,元、明时期早已茶园成片,普洱府成立之前,已有汉商进到莽枝茶山买茶。由于当时六大茶山还是车里宣慰司的辖地,汉人在六大茶山定居的还不多,汉商们进到茶山买茶大多借住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家中,汉商中有尊重民俗、诚挚待人之人,但也有心术不正、胡作非为之徒。
雍正六年(1728年),一伙江西籍茶商到莽枝茶山贩茶,住在莽枝茶山小头人麻布朋家中,这伙人中有一人行为不检,勾引麻布朋之妻,并与麻布朋之妻发生了通奸之事,事情败露后,麻布朋一怒之下杀死了妻子和那位江西商人,并将两人的发辫割下悬挂于牛滚塘的大青树上,以示警告。此事发生后,汉商们不思己过反而联名写状向省府诬告麻布朋“劫商害民”。
当时莽枝茶山是车里橄榄坝大土司刀正彦的领地,刀正彦是车里宣慰刀金宝的叔父,势力很大,刀正彦不买清政府的账,没有处置麻布朋。清政府早已想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正找不到借口,于是便借麻布朋之事向刀正彦发难,认定刀正彦指使麻布朋杀死商人。
鄂尔泰下令清军进茶山“平乱”——清军入山,焚棚湮沟,无险不收,几十个寨子被毁,六大茶山烽火狼烟一年以后,以刀正彦、麻布朋双双被斩而收场。
雍正七年(1729年)7月,鄂尔泰宣布成立普洱府,车里宣慰司让出澜沧江以东的普腾、勐腊、思茅、勐捧、勐乌、整董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六大茶山属版纳整董的范围,顺理成章便归入了普洱府,这便是先有牛滚塘后有普洱府之说的由来。
普洱府在多种矛盾未平的形势下诞生,六大茶山虽然划归了普洱府,但茶山仍不安宁。雍正十年(1732年)茶山土千户刀兴国又率众起义,莽枝茶山再次起战火,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剿抚兼施将刀兴国的反抗弹压下去,倚邦的曹当斋坐上了六大茶山总管的位置,在曹当斋的调抚下,茶山终于恢复了宁静。从乾隆初年开始,莽枝茶山和其他五个茶山一道逐步走向兴旺、繁盛。
乾隆初年,云南已恢复了“茶引”制,商民买卖茶叶宽松了许多,于是大量汉人、回民涌进莽枝茶山,修整老茶园、开新茶园,到乾隆后期和嘉庆年间,莽枝茶山人口过万,牛滚塘已成为大街场,有400多户人家。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莽枝茶山最兴盛的时期,茶园盖山,村寨密集,莽枝大寨、秧林大寨、牛滚塘街是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大寨遥相对望,相距不到1公里,被茶园连接着。莽枝大寨在嘉庆年建过关帝庙,建庙时的大碑现今还在遗址上。莽枝茶山乾隆后期有上万亩的茶园,每年春秋两季,思茅、普洱、江城的马帮一批又一批来牛滚塘驮茶。牛滚塘的山梁上至今还有一条3米多深的古道,这便是当年马帮踩出来的。
清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发生了械斗,打得惨烈,争斗双方伤亡惨重。这场战祸使莽枝茶山茶业受到重挫,茶农避乱,村寨迁空不少,商旅畏途,不到莽枝茶山买茶。曾经人喧马嘶的牛滚塘街,到清朝末年已无人居住。村民们不愿回令人伤感的牛滚塘街,迁到牛滚塘1公里远的安乐村去住,到1950年,牛滚塘也仅有七八户人家。
如今牛滚塘的古庙、清真寺已不存在,只有大碑还躺在荒草中,碑上牛滚塘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让人追思往昔的牛滚塘。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