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茶庄,经销“米地”茶,因口感适己,便常去蹭茶。偶然听说米地茶基地要拍卖茶王古树茶,在朋友的鼓动下,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石家庄,飞昆明,辗转墨江,又在哀牢山中颠簸四个多小时,终于在3月27日午时到达了新抚乡界牌村米地古茶园。
一座字迹不清的石碑依旧立在米地古茶园入口处,据称这块石碑的年代可推至清朝乾隆年间。石碑上依稀可见的只有“永远碑记”四个字,其它的字迹已不清,据年长些的村民回忆,这块石碑已在此立了几百年,是历史的活见证。
“虽无确切记载,但可已初步推断,明神宗年间,也就是距今六百多年前,新抚米地就已开始种茶,清朝初年就相当有名气了。”米地茶第七代传人张映春对我们说。因茶叶好喝,口口相传,米地茶就被清政府采办官员选作贡茶年年进贡京城,这里的茶园也被当地人称为“皇家古茶园”。“唐尚街”即现在的乡政府驻地,作为清代滇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商贾云集,名声远播。
墨江的山尽显古拙雄浑,质朴厚重之气势。唯有新抚一带的山川河流,却清幽灵秀,风情万种。人们说,上苍把墨江大地上的灵秀之气全部聚集在了新抚一带。清晨,我们站于茶园高处,纵目远眺,天际浮云飘动,卷舒不一,变化无常,路旁山边,叠石重重之处,茶树丛生,泉水潺潺。当年在新抚界牌村一带定居下来的哈尼人在大山深处垦荒种地,驯化培育野生古茶。时至唐朝,源于古代的普洱茶开始兴盛,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内地。到清代普洱茶已达极盛时期。并形成了哀牢山、澜沧江北、澜沧江南、景双茶区等四大普洱茶产区。随着普洱茶品牌的形成和兴盛,地处哀牢山茶区的新抚开始出现以种茶为生的茶农。当时新抚属普洱府辖区《普洱府志》记载,种茶乃“民之衣食资焉”。在清代新抚开始形成了很多小茶园,茶商、茶客纷纷进入茶区收购茶叶,由于茶叶的兴盛,新抚的茶叶为茶商所青睐,茶农的日子较一般农户好了许多。尤其是界牌地界农户的茶叶保持了大自然绿叶的新鲜、自然、清香,清纯而不带苦涩,品性优良。往往一上市就被茶商收购一空。很多人对界牌的茶农投以羡慕的目光。人们称界牌的茶园为“米地”,即产大米的地方,大米对于当时长期生活于饥寒之苦中的穷苦人是具有何等的诱惑,久而久之,界牌人产的茶被人们称为“米地茶”。
“米地茶”作为普洱茶系中的一个精品,为人津津乐道,茶汤色黄绿透亮,叶底匀齐,茶香清扬中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杯底留香,口感苦涩明显,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回味甘醇爽滑,滋味醇厚生津,经久耐泡,香气足。“米地茶”也被人们称为“迷帝茶”,这要追溯到清朝初年,当时,普洱茶在京城宫廷内外普遍受到欢迎,获得好评。1659年,清政府正式把普洱茶列入贡茶案册,并在普洱府设立茶局。据说,乾隆皇帝曾饮“米地茶”茶汤入口,但觉其味醇郁可口,香入心脾,不同凡响,不禁大加赞赏。朕品茶无数,唯她色香俱佳。“米地”茶之名声由此不胫而走。由于各地口音差异,加之谐音相关,久而久之,“米地”一词变成了“迷帝”。“米地茶”变成了“迷帝茶”。
高山出好茶。新抚“米地茶”的主要生产区海拔在1450-1900米之间,这里有292多亩茶园基地,还有近四百年树龄的古茶树2600多株。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常年有雾天气200多天,年平均气温为15-18℃。连绵不绝的原始森林其缓坡地带和山谷之中土壤肥沃,丘陵重叠之间广阔的茶园迷漫的浓雾密布,足以调剂茶叶的生长繁育。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米地茶”含有积聚不散的香气以及清醇可口的味道。走进“米地古茶”的发源地游觅秀丽的山川,满目的苍翠,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源于原始密林深处的气息,沁人心脾。
清风翠玲律声画,云树江天无字诗,舒情叙景挥毫就,正是香飘茶苑时。此时此刻,我们吟诵古人的这首诗句,不禁由衷感叹,如此灵秀的山川孕育了如此灵秀的香茗。
听说在界牌一带驯化种植野生“米地茶”的哈尼族依然保持着古老的制茶品茗的方式,我们便来到了哈尼人家做客。一进门,热情的主人会邀我们围坐在火塘边,把从园边地角采来的鲜茶叶放入茶罐烹煮,待茶煮好一一倒入茶盅敬客。这种茶汤强劲而浓郁,初喝微苦,再喝回甜,饮后在喉间有久久不淡的回味。
晚上,新扶界牌农民合作社大院,晚会结束,夜深共语时,张映春抓一把茶叶放入炒锅,翻炒中,茶香四溢,而后再一一置于茶盅,冲入滚开的泉水,茶热清香,客人欣喜。品尝“米地香茶”悠然之情了然于胸。寒夜客来茶当酒欢愉情怀溢满胸。不禁遐想,当年品茗的皇帝是是否也有这份悠然。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