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王树(地名)位于刮风寨深山之中,因当地以前有一棵需要三四人合抱的千年茶树而得此名,遗憾的是几十年前毁于山火。村民在五、六十年前已远离故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片几百年的古树茶林和村落遗址。近年却因茶而声震区宇,所出香清独绝。刮风寨早为易武之冠,而茶王树就是冠上那颗钻石。而刮风寨也从而富裕起来,2008年通了电。
这次进茶王树,一是监制一批古树茶,再则凭吊寨子遗址,感恩先民当年种下茶树,我辈才有机会品尝到这无与伦比的易武茶。
进山要做充分准备,小帅(晴和堂总经理)说山里条件非常艰苦,把该带的都带上了,原计划住两晚,后赶在易武住了一宿,山里行程就缩短了。
3月30日大清早,刮风寨的茶农来易武接我们。两个小时左右的山路颠簸,终于到了地方。已经午饭时间,就在茶农家吃了。进山只能开摩托,只好拜托茶民去借。我们乘机在寨子里到处走了走,看见很多家门口都晒着梅菜干,不免好奇,瑶族人喜欢吃这个__我们浙江的啊?走近一看,原来是茶叶,抓把一闻,真一股梅菜干味(渥红情况),想来刮风寨不是每家都会做茶。
借到三辆摩托车,热情的两位茶民开摩托带我们进去,乐也自己开一辆。一路上,经过了国有林的大峡谷,那边海拔1800多米。走了快一小时的时候,我非常好奇地问载我的茶农,这条路这么好,还能开摩托车,而且一路上开山辟林,以你们寨子的实力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政府也不可能帮你们开路,因为里面是原始森林。茶农说刮风寨使的一个秘技,几年以前,对外宣称山里面有丰富的矿产,当初是没有路的,被吸引来的外地老板只能靠寨民带路进山,寨民就把他们一路引向了茶王树,而冷水河的寨民又引他们开出了一条去那儿的路---没路怎么开矿?老板说,要有路!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这两条路。等路快开完了(投资了近两千万),寨民们就到处去上访,说有人在山里开矿(因为真要开矿,山里的茶树就保不住了,还有水源也被污染),很快上面查封,矿不能开,路也不能开了(那个谁,就是说寨民很纯朴的过来一下,我肯定不打死你)。君临能驾临,参礼茶王,先该感谢这些开矿(路)老板,与人方便。
一个多小时后,山路更为崎岖,安全考虑,我们需要步行进山。一路上风光无限好,在原始森林中穿越的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路边各种奇花异草,山林中鸟声不绝,脚下流水铮淙。
一个多小时后,看到一片蓝色金属瓦盖的简易房子,我们知道初制所到了。放下行李,大概观察了下,没想象得那么简陋。原以为要露天钻睡袋里度过一晚,却还有阁楼可以睡觉。随后,进茶林看工人们采茶,顺势问下茶叶发芽情况,说这波头春采完后,下拨大批发芽还需要十几天,看海拔,大约一千四百多米。看来海拔高发芽相对晚。
在茶地里看了周边茶树情况,这边茶树看起来好像不大,只有两三米高,跟大家想象中五六百年的古树大相庭泾,于是问茶农这是什么情况,茶农拨开茶树底部让我们看,原来根部非常粗壮,有脸盆一般粗细,茶农告诉我们,为了采摘方便,这些茶树都是人为矮化过,就是把树齐根砍断,过上几年茶条重新在根上长出来就可以采摘了(当年对矮化茶树有不少争论,到今日看到茶王树的品质,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边看茶树边跟茶农聊,问他们什么时候发现的茶王树,开始采制,茶农说,他上小学时家就在这里,就已经在管理这些茶树。大约在2002年,有两位日本人进山,找到了他的小学老师,然后聊起了古树茶,老师知道他们家在茶王树管理了一片古树茶园,于是喊他回家取了两公斤过来卖给了两位日本人,日本人按照当时易武茶最高的价格收购,30元一公斤,他得了60元之后,说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让他开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对学生们说,易武茶要复兴了!果如他所愿!如果他老师还健在看到今天刮风寨村民因为茶叶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一定倍感欣慰。
这次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茶地,茶树和采摘,是非常难得的实地经验。爱茶之人,能够从源头上更多了解茶叶,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因此颇有点不耻下问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我:现在的采摘模式是什么样的?
茶农:每一个枝头采摘都会留下两片叶子,让茶树第二波发芽更好。
我:那以前为什么采的都是一芽四叶五叶?
茶农:以前大部分的古树茶园没有分管,大家进山一次,能多采就多采一些,看见冒芽了就全部采掉,反正下次还不知道被谁采走呢;还有种情况就是树太高了,就把整根树枝掰断下来,然后摘上面的鲜叶,因而那时都一芽四五叶。现在古树茶园都分管到户了,才少采两片叶子,这样能长出两个分叉,利于下拨采摘。那些小芽萌发太慢的也得摘掉,否则过老了就没用了,这些茶梗的根部就会有马蹄脚,春茶尤其多,秋茶反较少。而芽发的还没到位的就不采摘,因为太嫩的话,茶做出来涩重。
我:那你们有没有刻意的一芽两叶或三叶采摘?
茶农:我们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都是按照发芽情况来采摘的,有时候还有一芽一叶的,因为已经够老了,但是又不发了,也就一并采掉。如果客户特地要这种茶,我们就从毛茶里给他再精选一下。
跟着茶农回到初制所,看到工人已经积攒了不少鲜叶了,一部分摊凉也已经到位,茶农开始杀青,十几分钟后杀青完毕,继续摊凉。
我:为什么不直接揉捻?
茶农:现在温度高不能揉捻,因为揉捻的时候就会破皮,这样的茶泡出来会混汤。(给我们拿了几根茶叶看),现在外面很多人说这样的才是古树茶,小芽小叶的是小树茶。你们看一下,这里面有茶梗很粗壮的茶,梗也很长,这种就是我们刚才看到主枝上的阳光比较充足的茶,也有梗比较细的,但是比较长的茶,这种是阳光不太充足这边的主枝茶,另外这些小芽小叶梗也短的茶就是旁枝上的。再有就是雨水茶,雨水比较充足所以条索也会容易粗壮。
揉捻完,摊凉上茶叶,茶农说他要下山了,因为家里还有刮风寨的茶需要杀青,问要不要带我们下山,说实在不忍心留我们在山上过这么艰苦的日子。我们说没事,就留在山上,还想去茶王树村遗址看看,茶农听了后说你们可别去村的遗址,那地方跟这里是两条路,而且你们走过去就回不来了,那边后面一段是没路的。
我们仨在山上呆了一会儿,看天色尚早,还是决定去找找茶王树遗址,否则不甘心。小帅也表示没他们说的那么恐怖,自己去找找也行,他在这里看包,如果有情况就吼一声。
这时候也才五点左右,西双版纳这边天黑的晚,所以收拾一下,带上两根树枝撑着按照前面茶农指的路就直接沿着山坡下山了。出发前与小帅约定好,如果我们真迷路了,就打开强光电筒向空中照射,他就带人来找我们。爬了十几分钟山坡看到下面一条崎岖的山路,到了路上总算安心一些,沿着小路一直向南边走去,路上碰到采茶下山的茶农,再问茶王树村遗址在哪里?估计普通话不太标准,反复几次才大概明白,说是再往西南走看到大石头就到了。
听起来好像很近了,于是我们沿着路一直向前,突然前面一片开朗,边上种了一大片芭蕉林,感觉应该就到了,只有当年老百姓村子附近才会种芭蕉树。再向前走看到了几个简易棚子,棚子边上一位老人用筷子在挑拣黄片。
我:您为什么用筷子挑不直接用手?
老人:用筷子挑不容易捏碎茶叶,这样品相好一些。你们从哪里来?
我:从北京来。
老人:我也去过北京。
我:是去旅游吗?
老人:是啊。
我:这里是茶王树村吗?
老人:不是的,这里是一个小寨子,以前只有几户人家,茶王树是大寨子,你们走反了,茶王树寨在另外一边……
于是我俩彻底傻眼了,这时候已经七点多,再回去找显然不太现实,只能带着遗憾回到初制所。
回到初制所,晚饭已经准备好了,虽然简单,但是有荤有素,吃了两大碗饭,看来是真饿了。吃完饭,开始探讨洗澡的问题,小帅说在山里你们还想洗澡啊,能用清水擦下就不错了,我在山里收茶呆上十几天,出去的时候感觉整个人跟馊了一般。回想也是如此,如果用上肥皂化学品这些东西也会破坏茶地的环境,所以还是忍忍吧!简单洗漱一下,在初制所喝了一会茶,由于亮着灯(初制所有太阳能供电,可以满足照明需求),不一会儿各种飞虫都在里面乱飞,为了晚上能安稳睡个好觉,还是关灯早点上阁楼睡觉。一宿无话,码字写茶山游记。
3月31日早晨六点多醒来,天已经大亮,起来洗漱一番,突然感觉内急,一望四周都是山坡,小便还好解决,这大便还得找块平整点的,找了一圈没合适地方,又想着昨天走了一天腿还有点酸,这要是蹲久了想站起来,腿一麻一屁股坐下去,那后果不堪设想,还是找棵大树边上比较安全。
看着小帅和乐也还睡的没醒,不忍心叫醒他们,自己想着昨天没找到茶王树村遗址,乘现在抓紧去找找。按照昨天老人指的方向,走了不久发现一个岔路,防止等下回头不认识路,在路上做了记号,安心沿岔路继续走,不到分钟有条通向山底冷水河的路,下方远处一大片的芭蕉林,觉得应该对了。继续前行,慢慢的路就没有了,只能顺比较平整的山坡继续下行。很快到了芭蕉林跟前,边上是一大片的空地,还有残留的石墙,这回算走对了。
继续下行,前方是一层层的坡地,大致数了下能有几十户人家的残留石墙痕迹。
这一片是平地,所以到处能看到新种植的茶树,看来若干年之后,茶王树也会出现小树茶了,目前茶王树古树茶春茶只能收五六百公斤。价格已是天价,巨大的利益面前早有用外山茶冒充的,而村民在这里种新茶也就自然而然的了。
有朋友会问,怎么图片中看不到一栋残留下的房子?难道才几十年,这些房子凭空不见了?还是火灾烧了?其实都不是,因为这边的房子都是木头搭建,当年经济条件又差,搬家的时候自然把房子全部拆走运到新址。广别老寨就是如此。
继续前行,路边有处坟墓,看坟头长的草,也是多年没人来祭拜了。在坟头磕了几个头又朝茶王树遗址方向磕了几个头,感谢先人们给后世留下这片茶园,今日我们才能喝到这无与伦比的易武茶!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