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们追剧否?正在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里面有关于茯茶的情节。喝过茯茶的人是不是看这段比较有兴趣?剧中茯茶的发金花被诞生描写得太戏剧化了,一船茯砖茶,被浸水,放码头上晒干就成了“金花茯茶”了。呵呵,茶工艺若果真如此简单,天下无难事矣。
一、茯砖茶特殊之处
那么简单介绍一下茯茶吧。茯茶的特殊之处:1、茶青的产地为湖南;2、茯砖茶却是泾阳人民首创发明;3、茶内发金花,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4、泾阳当地不是茯茶的主要消费地,茶砖是被运往甘肃、西北、新疆一带贩卖的。有趣吧,泾阳既不是原料产地,也不是主要消费地,那研制出茯砖工艺干嘛呢?是为了运到边区,贩卖获利的。
明代实行“开中制”,陕西、山西商人得地利之便,贩布、贩茶,运盐,各种贸易,获利甚巨,山西榆次车辋常家大院、祁县乔家大院,都是当时的巨商大贾修建的城堡。
当时的泾阳是边区茶的集中加工和检验之地。茶叶运来的时候走水路,是湖南的毛茶,装成体积庞大的引包,而不是电视剧里看到的运来茶就是砖茶的形状。到了泾阳后,为便于马帮运输,会把大茶包解包分压成砖茶。具体过程是:新拆包,把毛茶拼以陕西“满山跑”野生茶,人工剁碎如铜钱大小,再入锅内炒之。以木材为燃料,用极浓茶叶水(原料为野生茶加入适当中药“大黄”熬成汁)徐徐注入锅内茶叶中,随炒随拌,以柔润合宜为度。每锅炒胚茶5斤,炒成后连水分约5.4斤,趁热倒入模型中,紧压后用麻纸封固,约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抽风、凉晒而成。工艺颇为复杂,绝非是一两天想出来的,是多少年茶工经验的总结。当时有传言:“非泾阳水造不了茯砖茶”。
清末到民国,茯砖茶一直在泾阳生产,其后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阻滞,湖南边茶运往西北加工极为困难。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管理组织湖南生产黑砖茶等边茶,并着手试制获砖茶,经多欢反复试制到1953年获得成功,打破了“没有径阳的水不能制造获砖茶”的神话。1958年,泾阳、咸阳停止压制茯砖茶,湖南成为茯砖茶生产加工的主要地区至今。至于陕西再度压制茯茶,则是进入21世纪的事情了。
二、茯砖茶“金花”
茯砖是所有黑茶中唯一需要经过一道“发花”工艺的。这里面的花其实就是一种菌——“冠突散囊菌”。属于一种益生菌,对肠胃的条理有很好的作用。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很多厂家对这一点总是会努力的进行宣传。也因为如此,很多别的茶类也开始试着发金花了。目前可见的有千两茶发花的、普洱发花的、更有甚者是连某些福鼎白茶也开始发金花了。
在此提醒:非茯砖茶,其他茶类不是在正常状态下发酵而产生的金花。其菌是否是“冠突散囊菌”是需要检测的。
三、茯砖茶冲泡
茯砖茶在冲泡时,特别是普通茯砖,茶叶特别容易浮起来,从而导致在洗茶的过程中,要把茶真正洗透是不容易做到的。这也是很多茶友觉得茶砖在冲泡了几泡之后才真正变得好喝的原因。
茯砖茶使用的水:优质的饮用水;并不建议使用矿物质含量太高的矿泉水。
冲泡器皿:盖碗、盖碗均可;
水温:沸水;
洗茶:如果润茶足够,一次就可以,润茶不够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两次;
冲泡:前期注水的需要定点,水的落点是在泡茶器的最低点;
以下冲泡样品为70年代大团结茯砖。其茯砖金花满布,闻之有陈香。
置茶量:8g;
泡茶器:250cc镜瓦;
用水:明月湾纯净水;
煮水器:吉谷电热水壶;
品茗杯:德化白瓷品茗杯;
洗茶时,将浮末溢出。
洗茶:洗茶一次。
注水的过程中不断有茶叶浮起来,用极细水流将浮起来的茶叶润湿。当所有的茶叶都湿透了之后,再次注入热水,力度加大。直到所有的浮沫都浮在壶口,然后加大力度到水流将浮沫完全的溢出去。然后马上出汤,出尽。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动作干脆利落。
冲泡时,执壶出汤动作要平稳(图1、图2);再次注水时,尽量保持茶叶在壶中完全不动(图3)。冲泡时,找到壶中的最低点,缓慢而均匀的注入沸水。注水的过程保证茶叶在壶中完全的不动。当水完全的溢出壶口,持壶出汤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保持平稳,不可以产生突然的倾斜或者巨大的动作变化。
前期一定需要动作小而稳,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注水的力度也相对的需要不断地增大。及至到最后,要尽可能的翻动茶叶、浸泡的时间也需要相对的延长。至于在什么时候(多少泡)开始加大力度,这完全是根据泡茶者对茶汤口味的把握。
当已经完全达不到品茶的口感要求时,可以利用炖锅或者其他的电炖盅将已经变得淡薄的茶煮起来,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作者:叶羽晴川,来源:一如茶香)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