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产业生产现状
1.生产茶类:盈江县主要生产茶类有红茶(工夫红茶、CTC)、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等茶类。
2.茶叶面积、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盈江县现有面积100200亩,其中:茶园采摘面积780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8%,幼龄茶园22200亩,占总面积的2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23500亩,良种占有率达24%,2014年产量4508吨,茶叶工农业总产值902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141万元,工业产值188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697.4元。茶叶产业共涉及到全县14个乡镇,盈江农场,82个行政村,660个自然村,4.2万户,有茶农10.4万人。
全县范围内共有茶叶加工点104个,其中:家庭作坊81个、初制茶所20个、精制茶厂3个,年加工总量达5000吨以上。获得QS认证企业有3个,注册自主产权商标6个,获得省著名商标1个,获得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创立了2个茶叶品牌,分别是以“勐弄山”牌茶和“腾盈”牌茶,两家企业产品多次在国内的各类名茶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奖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良好赞誉。
经过多年努力,茶产业已经成为盈江县广大山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加快茶叶产业科学发展,对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科学技术发展及成果
(1)茶叶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种植管理技术稳步提升
盈江县自一九五四年开始发展茶产业,至201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00200亩,种植规模位列全州第二位,茶叶种植面积得到长足发展。全县5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基地有5个3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基地有8个,2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有13个。卡场镇、油松岭乡、劲弄乡、芒章乡等4个乡镇的茶园面积都达到了1万亩以上。已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基地面积有68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有91363亩。
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狠抓原料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一是大力实施低劣茶园改造工程。我县大力组织实施增施有机肥、重修剪、嫁接、无公害茶园换种技术等科学措施改造低产劣质茶园:二是推进良种和生态茶工程。为今后我县茶叶产业的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2008以来,全县共改造低产老茶园面积2.2万亩,改造后的茶园平均单产达70千克,比或造前每亩增加产量37千克,每年新增产量814吨,新增产值1302万元,改造后的茶园增效明显。
(2)龙共企业和品牌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县现有的3家精制茶厂(盈江县勐弄山茶叶有限公司、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盈江县吴龙茶厂)都通过了QS认证,其中: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盈江县勐弄山茶叶有限公司被列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创立了2个茶叶品牌,分别是“勐弄山”牌茶和“腾盈”牌茶,通过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云南省茶叶博览会、农博会和山西茶博会等茶叶展览交流会,企业产品多次在国内的各类名茶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奖项,进一步扩大了产品市场,有效地提高了我县的茶叶知名度,品牌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茶叶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生产加工技术趋于成熟
通过加大茶厂建设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全县现有茶叶加工点104个,年加工总能力提高到了5000吨以上,基本实现了茶叶加工机械化,制茶工艺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茶园建设、育苗栽培到茶叶制作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专业技术,不少村级茶场及少数农户也掌握了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产业开发步伐加快。
4.经济社会效益显着
通过近50年的发展,茶业已成为盈江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茶叶经济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是山区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茶产业的有序发展,对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