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产业概况
景谷县委、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积极为茶叶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全镇有古茶树面积1716亩,其中50~100年的525亩,100年以上的1191亩,现代茶圆30000余亩年茶叶产量1600余吨,属景谷县茶叶种桢大镇,已完成8个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197618166.6亩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基木情况》登记和核发工作,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有茶业加工企业11家,有4家茶企业通过QS认证。
景谷秧塔古茶山的秧塔大白茶源产于景谷县民乐镇海拔1800~2200米的秧塔、牛尖山带,称为“秧塔大白茶”。秧塔大白茶为独特稀有品种,大白茶以银毫显露,成茶清香显毫洁自如银,汤色清亮、香味浓郁、甘醇可凵而名扬天下。清道光年间,傣族土司命人用红丝线编成谷穗状,将从秧塔采制的大白茶认真装饰、包装后人背马驼、跋山涉水进贡皇宫“白龙须贡茶”。1981年“白龙须贡茶”在云南省名茶鉴评会上被评为云南省八大名系余并作为国家级54种名茶之一载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
据史料记载,秧塔古茶山中的大白茶种植历史有170多年,清道光20年(1840年)茶农陈六九从勐库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当时种植的老树尚在,而长势良好。秧塔大白茶是一名贵单株,它树高5米,树冠幅度4.9米,主干直径0.28米,它的芽叶很有特色,嫩叶黄白色,叶柄黄中透红,肥硕的芽头和嫩叶的叶背密生茸毛。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为: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在封建王朝时为适应北京贵人喜爱高香、甘甜的茶味,二道揉茶均较轻,并将每条茶叶拉直制成白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贞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秋塔村民小组行政上属景谷县民乐镇,地域上距离景谷镇16公里,故景谷镇人制茶的方法一直与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一致,并把茶叶拉成直条称为“把把茶”。
为使昔囗仅为上可用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献皇宫的贡茶—景谷大白茶走进寻常百姓家,发展景谷县大白茶产业。1993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原地区科委、思茅上海科技中心、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农牧局、云景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民乐镇政府共8家股东共同投资组建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