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对普洱茶有些了解的,对“攸乐”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
许多史籍对普洱古六大茶山的记述中,攸乐茶山一直居于首位。
1799年,清乾隆进士檀萃在其《滇海虞衡志·食货志六·物产篇》中所云:"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专、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攸乐山又名基诺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族乡境内,隔补远江(小黑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
东接勐腊县的勐仑镇,南连勐罕镇,西靠勐养镇,北邻大渡岗乡,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
攸乐山是基诺族先民的世居地,据说他们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徙而来,一千多年前便开始在补远江(小黑江)的两岸种茶。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
“基诺”是其自称。攸乐即基诺音译, 是明清以来汉文史籍对基诺山的专用名词和对基诺族的称呼,意为“舅舅的后代”。
攸乐山因茶而兴,也因茶而名。 当地流传这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军南征来到攸乐山,一些士兵因为太疲劳而睡过了头,等他们醒来追上大部队。
诸葛亮因其违反军纪不再收留,赠以茶籽,命其种茶为生,同时还命照其帽式样搭屋而居。于是,这一被"丢落"的人群就此定居,世代种茶。
2013年,罗向前、李思颖等人在《西南农业学报》发表的《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一文中,也对基诺山乡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
攸乐山古茶园大部分为茶、林混生,属普洱茶种,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两种。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
全乡茶叶种植面积2.8万亩,采摘面积2.73万亩,干毛茶产量1279.6吨。
攸乐,虽在景洪境内,但与其他古六大茶山连绵相望,茶韵口感与古六山相通。
攸乐茶,条索紧而结实,汤色清澈透亮,色呈金黄,香扬水柔、汤细、苦轻、涩淡,回甘强且持久。滋味丰富、饱满,略欠厚重,香气溶于水,山野气韵足,饮之丝丝甘甜,唇齿留香。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