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开车走高速到碧溪古镇。碧溪古镇位于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北部,开车大概三四小时车程就到了。到古镇已经是下午2点多,先在古镇一个农家院解决午饭。除了很多有特色的菜品,饭桌上的大壶茶一下子就给大家一个好印象,叶芽饱满,口感甜滑,味道不错,当地的朋友王总介绍说,过去云南有八个知名的茶,墨江就占了四个,其中的须立贡、凤凰窝是最有名的。虽然这餐桌上的茶并不是这些知名的品种,但是已经属于很不错的茶了。大家频频叫好。
这里的古镇始建于明代,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吃完饭,先安排好住宿,在路边看到庾家故居,就径直进去参观。根据墙上说明,这里是庾恩旸的故居,在1915年他将这里从他郎改成了墨江。之所以对这句话敏感,是因为今天接待我们的朋友就是他郎号的王总。在这个故居,大家竟然看到了天空中好似腾龙的云彩,真是难得啊。
下午王总带我们去他的茶厂参观喝茶(内容需要单独再写一篇,此处伏笔),然后开车去看茶园。
须立贡的茶树不高,一眼看上去会以为是灌木。但是王总介绍说,看这个树龄不能看茶树的高低,要看茶树的位置,具体来说,在地台平面中间的茶,树龄都比较小,在地台边上的就是树龄很大的了。原因就是当地茶农要除草的时候,会把这个地台边缘去掉一些,现在我们看到的茶树基本都在地台边缘了,王总说这些茶树至少都在百年以上。
有一些茶叶发芽比较早,所以,我们采摘了一些芽头,根据采摘的情况,终于明白了马蹄印是什么样子的,将采摘的芽头放在嘴里咀嚼,一股淡淡的清甜,慢慢嚼着,没有苦涩,最后竟然都咽进了肚子,嘴里留下清爽清凉的感觉,远比嚼口香糖要好的很多,因为,嘴里不会发干。
这里的茶树还有一个变异现象,也就是一棵树的芽头变成了紫红色,但是并不是成片的茶树集中变异,而是在茶园中散落着,因此,要想单独收集紫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郎号有紫茶,其中2006年的一款紫茶还获得了茶叶大赛的第二名。
王总说,他们小时候的茶树并不都是这么矮,那时候茶树和别的树木生长在一起,当年的茶因为有着贡茶的光环,也是需要凭票购买的,而且价格今天听了也不菲。可见,茶叶的需求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更改。
茶园中有棵茶树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颗茶树下面几个枝条不高,但是中间有几个枝条长到四五米高,将茶树分成了两层。王总说,中间那些长高的其实是没有采茶留下来的,茶叶不采,茶树就很快长高了,以此来看,就算是这看着不高的茶树,其乔木的基因是肯定的。只要不去管,就很快会成为一颗大树。而矮化的作用其实是为了采摘的方便。
王总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这里的茶运到外地,被别人说是掺和了假茶,因为说有的叶子没有边缘的锯齿。王总说,这里的茶叶有个特征,就是很嫩的时候,并没有锯齿,长大了才会有锯齿出现。所以如果凭借是否有锯齿来评判的话,那么很可能会以为那样的叶子不是茶树叶。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有的瓜和豆子在小的时候都是圆边的,后来才分出来锯齿。这个我是有点经验的,因为自己种菜,有时候忘记了哪片种了什么,等发芽了,去看,两片叶子确实都是很接近的椭圆形,根本分不出来,等到第三片叶子以后,是茴香还是香菜才能区分开,看来这是植物的一个通性啊。
在茶山参观,最大的感觉就是空气清新,很多草木花的味道随着阳光而弥漫,让人心情愉悦。而看看茶树根附近的地面,简直就是一个植物的混合天堂,各种草木落叶层层覆盖,给茶树提供着自然的养分。所以说茶是吸收天地精华的精灵,能走到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身体内循环走一次,我们的身体也该因为这茶而变得清新干净了吧。
过去的贡茶,现在虽然依旧名贵,但终是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这入口的须立贡茶汤啊。易武中聘号始创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传统百年老字号,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复杂多变的今天仍然坚持古法制茶,传承清朝贡茶老字号的文化精髓,发扬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艺,潜心打造品质优秀,脉络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