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昔日古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普洱茶的集散中心,清朝贡茶采办地,也是云南唯一的中小叶种茶产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最北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在一块虎背型的山脊上,坐落着一座由青石块、青石条构筑的古镇。这古镇因茶而兴,虽曾历经劫难,被历史尘封,如今又凤凰涅槃,再次因茶重生。这,便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经济重地——倚邦古镇。
著名的明清两代皇家贡茶——曼松,就是出自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角一个极其偏远的原始森林中,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绝佳,产茶历史悠久。
倚邦茶山作为自古至今最负盛名的古茶山之一,曾是明清两代皇室御用贡茶基地,亦是古六大茶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头。
推开历史的大门,由青石板铺建的老城墙,沿着倚邦老街的“龙脊背”,直通普洱府;土司专用道的两旁商铺相连,运送贡茶的人马络绎不绝,人声鼎沸,仿佛每一处的古碑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繁荣的辉煌。
倚邦,曾经是版纳的“治所之地”,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始站,也是古六大山头的“经济中心”。
从明代开始,倚邦的茶事发展便十分迅速。一直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倚邦作为贡茶原料之首选之地,大量的茶商和茶客涌入其中,昔日的倚邦老街茶庄商号林立,客商茶农往来云集,马帮铃声不断,一派喧闹繁荣。
清朝末年,倚邦茶不仅作为贡茶,还作为极受欢迎的贸易商品远销缅甸、印度、欧洲等地区。
然而,物有兴衰、盛极必反。接连遭受了封建统治覆灭、朝代更迭、疫病流行、抗日战争、攸乐起义战火的波及的倚邦,大片茶园被毁,辉煌散尽,难以重振。
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倚邦古茶山恢复制茶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的极佳的茶叶品质,以及昔日的贡茶之名,逐渐从沉寂中苏醒。
在当今大叶种盛行的普洱茶界,倚邦所产的茶可以称得上是特立独行。
倚邦现存的古树茶园中,茶树种类以大叶种茶和中小叶种茶混生为主。也正是这独特的原因,造就了倚邦茶兼具大叶种滋味厚重,以及小叶种高香馥郁的独特口感。
清代·张泓在《滇南新语》中所言“味淡香如荷”,即是对倚邦茶最为贴切的诠释。
由于山头海拔落差大,且倚邦古树茶大多野生野长于原始密林间,故有香高悠长,苦涩味轻,回甘爽口,杯底花蜜香持久不散的特点。倚邦茶,不仅是皇家贡茶原料的首选,也是茶客、茶商推崇备至之佳品。
说到倚邦,总绕不开一个话题:贡茶。
倚邦古茶山茶事历史已久,所产的曼松茶更是以明清两代的皇贡茶的身份名满天下。
倚邦古茶山的兴旺,离不开当时清朝社会大环境的稳定。
清乾隆年间,倚邦土司曹当斋将云贵总督亲署的茶叶管理条例刻在倚邦石碑上告示商民,引导茶商茶农们遵章守法。当时的倚邦茶山人口已达九万人之多,是茶事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
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力增强,边陲无战乱侵扰,人民生活富足。乾隆皇帝也曾多次表彰倚邦土司曹氏家族,表达对西南茶事的关心。而后在曹氏家族的有序管理下,古六大茶山民族和睦、商民乐业,茶事兴盛之势持续近百年之久。
倚邦的曼松茶成为贡茶首选,其优势有二。
其一,倚邦曼松小叶种茶,叶小芽细,品质优于沿海小叶种茶,香气优于其他五大茶山的大叶种茶。更形象的是它在冲泡时茶尖朝上,根茎朝下垂直,具有万众朝贺之势,故为贡茶首选。
其二,曼松茶比较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倚邦茶山因贡茶而名声远播,促进了当地茶叶的产销,倚邦古茶山年产茶叶1000担,畅销省内外,还远销到越南、香港等地。民间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明成化年间,倚邦山象明乡所产的曼松茶因品质口感俱佳,加之冲泡时能“站立不倒”,被地方官员选中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宪宗皇帝对此茶赞不绝口,随即将曼松钦定为皇室御用贡茶。
而后一直延续到清朝,曼松都是以皇家贡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据清朝《普洱府志》:“清雍正十三年,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定倚邦山曼松所产之茶为贡茶,年解贡茶百担”。
现今,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浙江中国茶叶研究所之中,还保留着光绪年间进贡的,以曼松为原料制作的“金瓜人头”普洱茶。是除了史料记载外,以实物留存的唯一贡茶。
可见,不论是从茶叶的品质还是历史的角度来看,曼松贡茶,即是倚邦所产的普洱茶最佳的代表。
则道在恢复曼松贡茶山13年间,陆续把发现的327棵曼松古树进行挂牌保护,目前曼松茶山经过悉心照料,已逐渐回归到茶人眼中。倚邦这座茶叶重镇,又重受世人瞩目,以能够喝上一泡真正的曼松贡茶为荣。易武中聘号始创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传统百年老字号,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复杂多变的今天仍然坚持古法制茶,传承清朝贡茶老字号的文化精髓,发扬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艺,潜心打造品质优秀,脉络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