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觉得有个茶很神秘,就是那罕茶(又叫娜罕)。以前没有小茶区的概念时,不管是勐库的茶、凤庆的茶还是邦东的茶,都叫临沧茶。不管是昔归茶、那罕茶还是曼岗茶都叫邦东茶。
后来小茶区山头茶流行,临沧茶中除了滇红和冰岛出名稍早外,随后大名鼎鼎的昔归茶迅速蹿红,后来了解到昔归茶的所在地是邦东乡,08年前后又出了个那罕茶,在2010年时已经名在外。如果给邦东乡这三款茶排名,昔归是老大,曼岗是老三,那罕无疑已经成为老二了。昔归名气大,品质也最高,但是产量较少,于是以前市面上大量的昔归茶出自老二老三的原料,后来老二又出名了,又有人用老三的料来充老二啦,现在如果还有人用老二那罕的料来冒充老大昔归,据说这算是“厚道了”!
等亲自走了一趟邦东茶区,我更是纳闷了:那罕和传统的邦东茶——曼岗两地鸡犬相闻,相隔很近。海拔区域相同,界线很难分清,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茶从曼岗茶中脱颖而出的呢?
其实,那罕茶如此牛气,源于它有四绝:
【一绝】:贡茶身份
但凡名气大的茶,都有个特点:在历史上总会与贡茶、古道、商号、文献中的一样粘上边,那罕这个茶之所以在邦东乃至临沧名茶中排上号,也与其身上贡茶的身份分不开。
和昔归早年成为当地的“县委茶”不同,事实上那罕的成名更早,那罕在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连续十二年被选作贡茶进京,被盛誉为茶魁之首。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八月,林则徐主持云南乡试,杨国翰中第42名举人,因而与林则徐有师生之谊。1826年,杨国翰回故里接母亲到海盐侍奉,因其母好饮家乡茶,杨国翰就遍托乡亲尽选家乡好茶孝敬母亲,后来选定了名扬乡里的那罕茶供其母饮用。
1828年道光皇帝在京城召见杨国翰,杨国翰献上那罕茶饼。道光皇帝饮后随口说道:“这杨国翰献的茶,颜色虽然浅淡,却令齿颊生香,回味甘醇。”林则徐当即回答:“回皇上,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啊。”道光帝听后哈哈大笑,连称好好好。遂将此茶封为贡茶,并作为御前议政大臣的例茶长达12年。杨国翰去逝,贡茶失继,贡茶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下来。在沉寂了百年之后那罕茶因其卓越品质,被更多爱茶人钟爱。尤其是在对品质有更高追求的今天,那罕成为了邦东茶区仅次于昔归的第二贵茶。
【二绝】:树龄平均
云南很多茶山,有树龄很高的古树,但很少集中、连片的,大多数几百年的古树,和数十年、七八年的大树和小树混生,那罕茶园三百年以上的古树很少,古树基本以树龄在100-200年之间大树茶为主,树龄较为平均。
传统的那罕茶区主要分三片:那罕大沟片区,这一片区产量约占那罕茶的2/5;那罕和小曼岗交界处,产量也略占2/5,这一片全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茶树;下那罕和其他片区的零星茶树产量约占1/5。传统的那罕茶区毛茶年产量6吨左右,春茶约2.5吨,基本无小树。
所以,那罕境内,小树充古树的现象不多,除非从外地混入,这实际上从品质上保证了一些那罕茶的纯度。
【三绝】:石上生茶
陆羽《茶经一之源》中如是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中也云:“茶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那罕的大多数茶树就生长在乱石夹缝中,石下又是深厚的土层,正是“烂石产好茶”的典型代表。
邦东大雪山雪水的滋养,澜沧江边高山峡谷气候,云海升腾,迷雾缭绕,那罕茶已经得天独厚,加上当地土质是红土烂石土,茶树和其他灌木杂林混生,那罕茶更显得绝世不凡,不仅具有优质古树茶的山野气韵,还多了一层难得的岩韵。
【四绝】:紫芽奇葩
传统紫芽是指茶树因季节和产地而出现变异芽体,茶树的幼嫩芽叶呈紫色。“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杜牧当年见紫芽而歌咏,踏露摘下,“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一幅田园画卷。陆羽曾言“紫者上,绿者下”,来赞赏紫芽茶的品质。
紫芽茶的芽叶呈紫色是因其花青素含量较高所致,在绿芽茶中占0.01%,紫芽茶中可高达0.5%-1%,,为一般茶叶的50至100倍;而花青素是多元酚类化合物的一种,也是重要的植物色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保健效果,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降低人体内自由基的氧化伤害。
一片茶林中出现紫芽的树很少,一株古树上紫芽者也不多。那罕茶山面南背北,与澜沧江直线距离3-4公里,茶树30%以上为紫芽,每天日照时间达到10小时,夜沐江露。紫茶,被冠上茶中极品。详细了解茶厂关注:陈财,普洱茶新锐制茶工程师,1987年03月出生,云南澜沧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术员、审评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拥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经验,交流探讨。欢迎关注陈老师【微信: 435121 】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