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曼秀村小组绿意盎然。放眼望去,远近青山连绵起伏,片片茶园点缀其间,风景秀丽,景色迷人。
曼秀”意为富裕美丽的地方。走进曼秀村小组,写有“曼有清山环洁壤、秀生绿水饶茶山”大字的曼秀古寨大门格外引人注目。
乡村水泥公路两旁的新建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古茶园之中,不禁让人想起歌曲《茶马古道易武山》中“七村八寨连着易武山,青石板铺的路曲曲弯弯,千匹马驮万担茶飘逸陈香……”的描述,仿佛又聆听到了远古的驼铃声,在马锅头的吆喝下,浩浩荡荡的马帮带着曼秀茶香的芬芳启程了。
30多年前大山深处的曼秀村
村民很多还住着茅草房
村民人均收入极少
出门就下坡,进村就爬坡晴天灰尘大,雨天到处是泥巴
农产品运输全靠人背肩扛
现在,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村里落户,进村道路、村内道路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
村寨变得越来越漂亮,村容村貌环境整洁,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房。
通了自来水、买了小轿车、国家政策装了太阳能路灯、液化气等一应俱全,全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这下再也不用为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这些问题发愁了。
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生活越过越好。”村党总支书记高志明说。
“一片茶叶兴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曼秀村小组组长李建国说
近年来
曼秀小组村民
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茶产业
不断改变贫困面貌,致富奔小康
李建国坚定了保护好古茶树资源,提升茶叶产业附加值,释放名优茶效应的信心,更加主动地与寻茶小分队互动,让曼秀茶成为地道易武茶。
永福号——这是李建国传承自老人的茶叶品牌,香扬水柔,滋味醇厚,这是对李建国的易武茶最好的形容,独特的绿芽茶种,回甘悠长,伴随着丝丝喉韵和蜜兰香,让小分队的成员们意犹未尽,尽显易武傣语含义“美女蛇”的滋味儿。
茶,看似简简单单,但它成为了最好的载体,承载了我们与更多爱茶之人的情感寄托,有对我们自己的,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截至2019年,曼秀村小组茶叶面积1754亩(其中,小树茶360亩),采摘面积1724亩,全年茶叶产量达36204公斤。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余元,我家还办起了茶叶加工厂,每年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间煎茶有怀》
2019年5月4日,易武镇举办第十届易武斗茶大会。贡茶采摘能手、贡茶炒制能手、贡茶成品茶比赛及古六大茶山贡茶原料评比等赛事高潮迭起。
“七村八寨”的贡茶都来相互比拼,没想到寻茶小分队又遇到了李建国,更没想到他的茶竟然成为这次茶王节最大的一匹“黑马”!喜获茶王节金奖!
曼秀村小组参赛茶样夺得“贡茶原料”金奖,其参赛的5公斤春茶在现场竞拍中,拍出了107万元的价格,令人啧啧称奇。曼秀村小组夺得“贡茶原料”金奖并非偶然,是其发展茶产业中始终秉承“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理念,大力保住古树茶资源的结果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好茶,被埋没的曼秀,不会一直沉寂,优质的品质会为它保驾护航。
自2014年以来,曼秀村小组还连续被评为县级、州级文明村。
新风拂面,文明荡漾,邻里关系和谐了。如今,村民们打麻将、打三匹、打架斗殴、比阔气讲排场的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村里建起了村民活动室,成立了文艺队,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易武中聘号始创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传统百年老字号,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复杂多变的今天仍然坚持古法制茶,传承清朝贡茶老字号的文化精髓,发扬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艺,潜心打造品质优秀,脉络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
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
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