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茶人疯狂涌入茶山,茶农微信卖茶,茶商直播做茶,茶人徒步寻茶
这是万物滋生的春茶季节,临沧各大茶山特有的现象。
每一年春茶季节,茶农茶人茶商如过江之鲫,形成蔚为大观的景象,这便是临沧茶经济鼎盛的情景。
深山寻味记也应时应季地走进茶山,而这一次,我们寻找的,不是那些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地方。
而是远离喧嚣,去探访那些不为人知的或者被遗忘的土著茶景象。
经过几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坝糯茶山,到达那些机动车难以抵达的地方。
这里的茶山,仍然是笼罩在浓郁民族气息里的贫困山村。
这里的茶走出临沧,或许便成了几百块甚至几千块一公斤的高端茶,然而对于当地人来说,茶是祖先的福泽,而非为了钱便能无休止索取的事物。
在这样干旱的黄土路上,摩托车依然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做茶人,收茶人,主要都靠摩托车将茶叶拉下山。
我们这次上茶山,便是为了找这个小伙子小字,小字虽然年轻,但是已做茶多年。
他淳朴憨厚,不是很懂得营销和炒作,连微信也玩得不是很顺溜,而他却懂茶。
他不是仙风道骨的茶人,而是一个朴实扎实的茶农。
他对茶的了解,源于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他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到春茶季节便很忙,小字一边忙着采茶,一边还要做茶。
手是感知炒茶温度最灵敏的工具,小字炒茶是不戴手套的。
徒手炒茶,炒出来的茶口感更佳,但是却很容易烫伤。
旧的烫伤还没好,新的烫伤又增加。
他说:采茶的时候手都是痛的。
家里茶地面积大,采茶不过就那么几天时间,一家人忙不过来,便要找打零工的人来帮忙采茶。
帮忙采茶大多是乡里乡亲,都是对茶叶比较熟悉的茶农人家,或者有经验的专门采茶工,中年妇女居多,她们手巧,采茶时能把握分寸,不伤茶树,采摘又符合标准。
午饭往往比较简单,从家里做好一锅饭,烧一锅汤,一两个小菜,几个采茶工坐在茶树间便把饭吃了。持续了十多年的传统一直是这样的。
她们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当地人。
这里没有美颜自拍,没有美轮美奂,只有一群朴实的默默无闻的采茶人,用她们的双手,将最新鲜的茶叶采下。
时近中午,已经采好的茶叶,用摩托车拉回茶厂里,鲜叶不能焐热,否则做出来的茶味道不好,烈日下骑着摩托一趟一趟地跑,就是为了保证茶叶的新鲜品质。
途中遇到一位80多岁,背着柴禾的老奶奶,老奶奶走了许多路,她从家里出发,到自家茶地要走一个多小时,一路上,她还要收集柴禾。
老人家手脚已经不灵便了,走路都有些困难,但她还是牵挂着自家的茶园,不知道茶发芽了没,长势好不好,今年是否能够多卖一些茶叶多换一些钱。
新鲜的茶叶拉回茶厂,一点没有被焐热。
每一个叶片都保持着刚采下来时的样子。
小字将晾茶房的地板清扫得干干净净,开始给茶叶萎凋。
一篮子的茶,要均匀地分摊在地板上面,让水分蒸发掉一部分。
茶叶采摘得很好,每一个叶片都是鲜亮的绿色,叶片多而肥硕,这是坝糯藤条茶的特点,站在萎凋茶叶的地方,茶叶的清香扑鼻。
烧好了火,炒茶锅温度逐渐升高,小字用手去触摸锅面感应适合炒茶的温度。
多年做茶,小字炒茶,就靠着双手来把控温度。他更相信的是触手可及的感知。
从烧火到炒茶,都要徒手完成。
烫伤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小字依然会坚持着这么做,这是当地做茶留下的传统。
如果戴了手套做茶,对温度的把控就会减弱,而且手套上的灰尘和毛线脱落,往往会让茶的滋味打折扣。
一遍炒制,一遍要将黄片、老叶子、马提清理掉,这个过程要迅速而敏锐。
小字自有他的一番道理,如果不这么筛检,炒出来的茶味道也会受到影响。
这是一代一代老茶人传下来的经验。
经过杀青的茶,往往稍微摊晾一会就要开始揉捻。
然而小字却增加了一道工序:筛茶。
将细碎的叶片筛掉,如果有糊点,也经过筛茶的工序去掉。
这增加了做茶的成本,对于许多名山好茶来说,即便是茶的碎末混杂其中,卖出去了便是好事,可小字不这么看。
每一锅茶,都应该认真负责。
宁可自己多担一些成本,也不能让客户的茶叶品质受损。留下的,都必须是完整的叶片。
筛掉碎叶和碎末都要清理掉,这些茶挺有分量,但是不能可惜。
茶的好坏,往往就取决于这些细节的东西。
小字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过程。
每一锅茶,都要亲手揉制,揉捻花力气,更要有技巧。
要保证鲜叶的茶多酚逼出茶条,还要让茶条塑形,伴随着一次一次地揉捻,茶的样子便逐渐出来了。
完成揉捻的茶,在干净的编织袋上抖开,这是塑形的一个过程,保证茶条挺直,不会因为卷曲而受热不均,因为搞坏茶的味道。
经过杀青、揉捻、塑形的茶叶一一在专门的晾晒房里摊开晾晒。
晾晒房温度高,接收的热量都是阳光,同时又用透明瓦跟外界隔开,保证茶叶的干净。
坝糯日照条件好,在晾晒房里的茶叶很快便脱水,渐渐地便有了晒青茶的样子。
已经成型的坝糯茶便是整个样子,芽头多为白毫,茶杆墨绿,嫩叶部分偏深绿。
从茶山采下到成茶,时间并不会很长,然而这确实一个很繁琐的过程。
与其他的播报、美化后的制茶工艺相比,坝糯的制茶,更“土气”,更传统。
如小字所说的那样,坚持这么做茶,还是想坚持那份“土”的淳朴,真正的好茶,未必都是华丽整齐的外形,未必都是经过美轮美奂的工艺制作而成,未必是穿着西装旗袍、手举美颜相机的茶人们“精制”出来。
它们就是从坝糯的土地上长出来,由坝糯的茶农们一代一代地细心维护,坚守着世代传承的认真和执着,最终呈现给喜欢坝糯茶的人。
坐在小字家的小院子里,我们尝了今年的新茶,茶气足,口感香,在唇齿之间经久不散。
这并非一篇精彩纷呈的报道,而是我们逃离了人声鼎沸的“名树”周围,远离了装修得极具文化内涵的茶室,不带精心打扮化妆的小哥哥小姐姐。
用我们的眼睛,从传统的坝糯茶农里,挑出那么一些片段。
将最真实的茶之旅带给你们~
陈财,普洱茶新锐制茶工程师,1987年03月出生,云南澜沧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术员、审评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拥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经验. 关于普洱茶,你想知道的,这里都知道 .能为你提供专业、快捷的1对1解答,朋友圈每天都更新发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货知识!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给爱茶懂茶的人!添加微信:435121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