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赞普洱的诗文不少,而乾隆皇帝写作《烹雪》:“瓷瓯瀹净羞琉璃,石铛敲火然松屑。明窗有客欲浇书,文武火候先分别。瓮中探取碧瑶瑛,圆镜分光忽如裂。莹彻不减玉壶冰,纷零有似琼华缬。驻春才入鱼眼起,建成名品盘中列。雷后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来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筌露,品泉陆羽应惭拙。寒香沃心欲虑蠲,蜀笺端研几间没。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这可谓“普洱茶天下第一赞”。
读杨凯等人所著的《从大清到中茶》一书了解到,在云南最早由朝廷控制滇藏茶叶交易,肈始于清初藩王吴三贵。普洱茶成为贡茶并名重天下,这与鄂尔泰于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西南大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设置州县,改土司为流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分不开。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设普洱府,把普洱府进贡的茶叶,就命名普洱茶,渐渐的在普洱府管辖范围内生产的茶叶都统称普洱茶。由于版纳历史上属于普洱府辖区,著名的六大古茶山也就完全掌握在朝廷官军的控制之下。普洱茶成为贡茶年年进贡朝廷,普洱府采办贡茶成为了第一要务。普洱市保留“迷帝贡茶园”、“困鹿山贡茶园”、“须立贡茶园”、“白龙须贡茶园”四个贡茶园,这些贡茶园的故事在清代志史里记录不多,多流传于民间,但这些茶园都离普洱府很近,茶树龄长,茶叶品质好,这已经得到茶界的认同。至于乾隆爷究竟品了哪一款普洱茶而即兴作下《烹雪》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
图为:白马非马与迷帝大茶树合影
探源“迷帝茶”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好东西太多,但能让我们记住的不多,而让我们惦记的就更少了。此刻,我在墨江这个太阳转身的地方盘点当地的宝贝,紫米、紫米酒、北回归线穿境而过、须立贡茶、墨江银针、玛玉茶、哈尼风情等等名片风一样掠过我的脑海,但赶不走的是我对“双胞井”与“迷帝茶”的憧憬与迷恋。世界上产紫米的地方很多,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也可以找出许多,哈尼风情还可以到红河看,但要生双胞只有来墨江,进贡皇帝的茶叶不胜枚举,但真正让皇帝着迷的只有“迷帝茶”。
有时候,名字起得好可以占极大便宜,省却大笔推广费用。当冰岛还叫丙岛的时候,虽然其已经当了数百年双江勐勐土司的私家茶园,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号,2006年换了“冰岛”的马甲,一夜之间红遍全中国,有人喝冰岛茶喝出了冰糖味,有人在想冰岛茶是不是产在邦马大雪山高处一个很冷的湖泊的一个岛上。如此看来,迷帝茶远比冰岛茶幸运,其早在几百年前就把乾隆皇帝迷住了,从那时起就叫“迷帝茶”了。
在普洱茶第三次复兴的大好时代,有关方面做大做强迷帝茶产业,并将之打造成一张金灿灿的名片撬起墨江茶的美好未来。
新抚镇位于墨江县西北部,从县城过去要走106公里。就在这么一个今天看来非常偏远的地方,过去却是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茶叶。现在新抚镇政府的驻地塘上街,过去就是一个繁华的古道集市,南来北往的马帮驮来了人气与各种商品,也驮来了墨江的历史名茶——迷帝茶。
我们梳理云南名茶的历史,发现其跟活跃的商品经济大有关系,只有在旺盛的贸易需求下,才会带动山区大面积种茶,并根据市场需要积极改进制茶技术,从而产生了畅销的茶叶,这就是名茶。而迷帝茶的原产地,不但有塘上街的茶马集市,而且在其最核心的产地界牌村,过去是镇沅、新平与墨江三县的交界处,故名界牌,也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有着繁盛的集市。这就不难想象,在旺盛的茶叶贸易需求下,早在五六百年前就有人在界牌村米地种茶,并通过多年的发展将“米地茶”的名气打出去,才有了进贡给皇帝喝的机会。
新抚镇政府出去15公里就到米地古茶园,这里有皇帝赐给的匾,还有茶碑。古茶树至少砍了四回。带我们前去考察的墨江县茶办主任连俊锋告诉我们。
据介绍,迷帝古茶园位于界牌村米地,共300亩,保存完好,被当地人称为“皇家古茶园”。米地茶因曾经迷住乾隆皇帝,又被称为迷帝茶。米地种茶历史至少有五六百年,成片种茶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古茶园相传为界牌大户赵家所建,“募人百户,种茶千亩”。明末清初时期,“米地茶”就相当有名,“塘上街”也因米地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驿站。时至清朝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京城,传说乾隆皇帝品米地茶,十分赞赏,说“朕品茗无数,唯他色香俱佳”,并赐旨“瑞贡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贡,直到咸丰年间。其后,由于战乱,赵家被田政(田四浪,滇西南红白旗之乱的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所灭,米地茶自此衰败。时至今日,株株古茶树历经几百年雪雨风霜,身披苔藓,满目沧桑。
图为:赵思伟科长讲述赵氏家族与迷帝茶的旧事
一同考察的普洱市茶业局生物产业科科长赵思伟就是界牌村人,属于赵氏家族之后。他告诉我们,迷帝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佘三处。最老的茶园在米地,这里海拔1300米,有500年左右的古茶园300余亩。破木有30亩,会佘有50亩,都是200年左右的茶树。解放后,历经大跃进、文革、1995年大力发展烤烟等运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古茶树砍了三四回,现在看到的茶树不是很大,因为都是砍了数轮后从根部长出来的。迷帝茶虽然衰落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杜文秀、李文学民族大起义(史称滇西南红白旗之乱),但其名气一直在民间流传。
新抚乡最主要的民族是哈尼族,以卡多支系为主,然后是布朗族,汉族人口比较少,但在解放前界牌村拥有茶园的都是汉族人,迷帝古茶园就属于汉族赵姓家族的,做的是“窝窝茶”之类的传统手工茶。界牌直到1987年才修通公路,以前靠马帮、牛帮运输以及人工挑背。
而解放后当地政府一直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可惜没有打出“迷帝茶”这一金字招牌。“1965年左右,我们这里就建有村办企业米地茶厂,各个社抽劳力来建,由墨江茶厂统购统销,并提供技术指导,做出的毛茶交给墨江县茶业公司(墨江茶厂)。”赵思伟说。
与村办企业米地茶厂一样,乡办企业迷帝茶厂也是长期作为大茶厂的原料基地而存在。迷帝茶厂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为建在新抚乡大山村,最开始叫大山茶厂,后来乡政府想大力发展茶产业,于1993年注册了迷帝茶厂。这是政府首次提出打造“迷帝茶”品牌的开始。但迷帝茶真正的原产地——迷帝古茶园与米地茶厂,直到紫云茶业公司的介入才焕发新机,并在2007年的春天“一泡”将“迷帝茶”的名气打响,成为墨江茶截至目前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点燃“迷帝茶”复兴之火
这家名叫紫云茶业的公司由新抚当地人吕红继创办,而其最开始做茶是跟迷帝茶厂合作,后来成立自己的紫云茶业公司并退出迷帝茶厂,转而承包米地茶厂创造了“迷帝茶”在当地复兴的奇迹。用连俊锋的话来说,这又是“一泡打响”。数百年前,在皇帝面前一泡,迷住了皇帝,被赐予“瑞贡京师”之牌匾。2007年的复兴走的也是“一泡”惊人的路线——这年思茅更名为普洱,百年万寿龙团也回归故里,在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斗茶大赛上,紫云公司制作的“迷帝茶”获得斗茶冠军,从此“迷帝茶”的名气不胫而走,闪耀在普洱茶界。
据悉,此款冠军茶名为“思茅更名普洱纪念礼茶”,用的是迷帝古茶园2006年的春茶原料,做成饼砖沱三件套装,有收藏证书,礼盒上有编号,共做了4000套,卖770元一套,现在零售价最低卖1800元。
紫云茶业总经理杨明东向我们讲述了紫云与“迷帝茶”的不解之缘,“紫云茶业董事长吕红继,一直有着将家乡的迷帝茶推广出去的梦想,为此,他承包了乡办企业新抚乡迷帝茶业有限公司,承包期为20年,每年交6万元给乡政府。迷帝茶厂是70年代创建的,最开始叫大山茶厂,乡政府注册迷帝商标。当时主要做烘青绿茶,2005年转型以普洱茶为主。随着我们深入的推广,迷帝茶名气大了,就开始做自己的品牌。2005年,在县城建精制厂——紫云茶厂,这就是紫云茶业公司的前身。2006年5月份,承包界牌村办企业——米地初制所,并于第二年跟迷帝茶厂分手,专做自己的紫云茶业。以前,迷帝茶厂的原料大部分来自新塘村大山组,少部分顶级产品来自界牌迷帝古茶园;我们承包米地初制所,大山的原料就不做了,主做界牌迷帝古茶园的原料,开发迷帝茶系列产品——银毫、紫云等数十款茶品。”
2006年起,紫云茶厂采用现代茶园管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管理迷帝古茶园,如今,古茶园已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茶叶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保持了古代的遗风,香浓,回甘,色味俱佳,达到了有机茶的标准。新时期的古树茶,在紫云茶厂的引领下,继续演绎着她的现代传奇。
“每年,企业投入农家肥;茶农负责锄草,采摘鲜叶,交鲜叶,相关生产费用由企业承担。由于羊粪、油枯等肥料逐年投入,包括古树茶与台地茶在内的300亩古茶园总产量,从2006年产1吨左右增加到2014年的3.5吨。古树毛茶价格也从2006年的100元一公斤,涨到2014年的2600元一公斤,而且也拉升了周边古茶园的茶价,接近米地茶品质的能卖1200元。”杨明东说,“随着界牌茶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投资180万元的标准化初制所于2013年建成,紫云茶业夯实了生产基地走向品牌化的道路,打造迷帝茶的全新未来。”
图为:包科长与考察组在迷帝古茶园现场交流
“帝王文化”与庄园经济联袂做大产业
茶文化专家包忠华,在成功策划推动了“普景一号”茶叶良种,“构建银生茶文化、复兴景东茶”及提出“普洱晒红”、“陈普”等既接地气,又连天线等概念和项目,在茶界引起高度关注。作为墨江大茶区联动战略构建的总策划人之一,此次针对墨江县提出“六个文化构建墨江茶文化”的总体构想,几年后这些宏伟的构想能否变成现实,就让我们期待吧。
新抚乡常年云雾环绕,茶叶生长期长,采摘期短,产量低但茶质好,迷帝茶条索较细,芽多,汤黄绿,苦涩明显,苦显于涩,苦中化甘,茶香中有少许兰香。早在2008年“迷帝茶”就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但迷帝古茶园只有300亩,体量太小,要让迷帝茶这张名片真正提振墨江茶产业,还得在“大”上做文章,让其辐射更多的茶园,惠及更多的茶农。
阿墨江从北到南贯穿墨江,将全县分为东西两块,即东边有8个乡镇,西边有7个乡镇。墨江东部的茶产业围绕须立贡茶、玛玉茶来展开,西部围绕迷帝茶与凤凰茶来展开,这就是墨江县茶产业开发的大格局。在此格局下,再来布局诸如“迷帝古茶山”之类的大茶区概念。“迷帝古茶区、须立贡茶文化、凤凰茶文化、玛玉茶的开发、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茶区”等这样的构建必然会带来更大的联动效果,促进墨江茶产业的发展。
墨江是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这是墨江县主推的三张名片。为配合大茶区概念的宣传,并结合茶产业的实际,提出了墨江茶文化六张牌的设想。六张牌是太阳文化、哈尼文化、古道文化、帝王文化、凤凰文化、紫色文化。所谓“帝王文化”是因为墨江县拥有迷帝与须立两大贡茶园,而贡茶上贡给皇帝享用,代表着尊贵的品质与云南普洱茶瑞贡京师的辉煌。提出“帝王文化”其实是对贡茶文化资源的一种深度挖掘与放大。
图为:迷帝古茶园茶碑字迹斑驳难辨
这次深入墨江考察茶产业,听得非常多的一个词汇就是“联动”,而在涉及墨江西北部团田、新抚、景星、通关四个乡镇的迷帝古茶区开发中,实施了“迷帝茶”与“凤凰茶”的联动,古茶园与生态、有机茶园建设的联动。而在新抚乡“迷帝茶”产业的打造上也坚持了“帝王文化”与庄园经济的联动,即用前者来打造迷帝茶的顶级品牌,而用后者来做大新抚乡的茶产业。
迷帝普洱茶庄园,建于迷帝茶主产区中心的新抚乡新塘村大山组龙石平掌,海拔2000米,距乡政府驻地4.5公里,周围茶园区面积1300亩。整个庄园计划拟建4座不同风格院落,规划拟建面积约3416平方米。预打造一个以庄园为中心,围绕“东龙潭、南飞瀑、西如意、北龙石”的美丽自然景观,拓展地约方圆60平方公里原生态乡村风景区。
据介绍,这个庄园以高规格来打造,将建成继柏联景迈普洱庄园之后普洱市又一个庄园经济的典范。
生态茶园建设就是打造庄园经济的基石。新抚乡于2010年开始重点对龙石平掌生态稀疏留养按照“四留一”模式进行了改造。改造主要通过每亩茶园种植8-10株香樟、樱桃等乔木树种,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初步实现生态效益。通过改造,不仅提高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茶园的生态自然环境,为进一步提升茶品质,实现生态茶园建设夯实了基础。作为迷帝普洱茶庄园的核心生产基地,千亩迷帝茶园为迷帝茶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新抚乡地处哀牢山主脉西侧,气候变化多样,有云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出来的史前岩画群、民族英雄田政营盘遗址、跳神石、朝山庙、鸡卦石、乌龟石、雷打石、将军石、珍稀植物红豆杉树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风光;还有品质上乘的迷帝茶、味道纯正的酸木瓜、茫茫林海思茅松、万亩连片的竹林场、迷人的哈尼民族卡多风情。这些自然与历史人文资源与茶产业深度结合起来打造庄园经济,实现茶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以庄园为载体,以茶产业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主题,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创建普洱又一个非凡庄园,以新度假主义理念为倡导,未来60平方公里的乡村景观范围内,同庄园联动,以九亩地创造神奇之最。这就是墨江县描绘的庄园经济的宏大蓝图。
蓝图已经提出来了,谁来唱“帝王文化”与庄园经济的戏呢?
紫云茶业早在十年前就来唱迷帝茶的戏了。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为此新抚乡邀请了普洱市的龙头茶企云南普洱茶厂介入庄园经济的开发,把大山茶厂改建为大山茶叶初制所,不断在茶叶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迷帝茶品质,把迷帝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在未来,大山茶叶初制所将作为迷帝茶加工生产示范区,为迷帝普洱茶庄园经济的发展提供后劲。
图为:站在迷帝普洱庄园所处的山头,睡美人形状的山脉在不远处
而普洱市茶产业重点扶持的茶企——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公司也有意进入新抚乡,营建自己的“迷帝茶”基地,与紫云茶业、云南普洱茶厂等企业一起共推“迷帝茶”品牌,让迷帝茶从过去的“帝王茶”变身百姓茶,从皇宫飞入寻常百姓家,迷住更多的普洱茶消费者。
陈财,普洱茶新锐制茶工程师,1987年03月出生,云南澜沧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术员、审评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拥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经验. 关于普洱茶,你想知道的,这里都知道 .能为你提供专业、快捷的1对1解答,朋友圈每天都更新发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货知识!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给爱茶懂茶的人!添加微信:435121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