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茶事。梁实秋先生所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茶,清香扑鼻,书,墨香轻飘,泡一杯茶,凝视新绿、回甘幽远绵长。捧一书卷,诵读诗声,打开胸中千沟万壑。品茶讲究文化,文化就要寻根。在极边腾冲,茶文化的根在哪儿?到哪儿边喝茶边品味腾冲茶文化的根呢?请跟我走吧!去芒棒镇甘露寺古村落。甘露寺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腾冲市芒棒镇郑山社区,这是一个因南方丝绸古道而闻名的村庄,是南方丝绸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
老僧施茶
《明一统志》里说:“大盈江之水,一出自东北赤土山,而此铺名赤土,水犹似东北下龙川者,岂其西排簇层峰为赤土山,而此犹其东麓之水,以其在麓,即以名铺耶?···又转而西一里余,有庵施茶,当脊北向而踞,是为甘露寺。···东南由甘露寺脊而下者也,第峡水南出东转,不知其北合于建安桥,抑直东而下龙川否也? ”甘露寺是美的,甘露寺的美是跨越历史时空的文明流淌的,是大自然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中原文明与南亚次大陆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是一草一叶与一砖一石的契合。作为重要交通要道,徐霞客记载“有庵施茶,当脊北向而踞,是为甘露寺”。这个茶庵就是现在的甘露寺,元代大理鸡足山高僧性通和尚云游腾冲买山建寺于赤土铺,于驿道上设铺舍茶以饮行人,并定寺名为“舍茶寺”,明天启年间腾越知州樊一芝感动于性通和尚及传承人的美德将其改名为甘露寺。成就了腾冲茶文化的发祥地,今天不说美景,不说历史,只品茶读诗。我之所以将茶与诗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诵诗时喜欢饮茶,饮茶时爱读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当你第一开冲上开水时,茶汁尚苦,不得真味;第二开时,轻啜一口,满口生香;第三开时,茶香袅袅,妙不可言。读诗何尝不是如此。初始不得要领,再读通其局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郑山古道石板路
对同一个村庄,不同历史时期的诗家用同一个地名的称谓为标题写出同是关乎茶叶的诗作极为少见,甘露寺就是这极为少见的地方或者说极为少见的同题诗作。仅仅在永昌府文征上就有五首《甘露寺》同题诗,确实了得。
甘露寺古茶树
清代腾冲道光丙午科岁进士赵赐绶诗云:
昔年曾记饮僧茶,璎珞庄严像共夸。
佛与全车齐覆贼,人行官道叹无家。
杨枝莫洒三更露,梅坞空留一树花。
试问西来果何意,守兵真个等虫沙。
寺出茶、迤西驰名。
茂盛的古树茶
清代腾冲道光乙酉拨贡,诗人刘晋康作:
名缰利锁路途长,片刻何曾是歇场。
独有老僧无个事,山头做笑白云忙。
纯一芽形如毛笔是为毫
清代腾冲岁贡生,性至孝的董大醇路过所作诗:
松风隐隐梵天声,此地曾传甘露名。
寺化劫灰无佛像,门临孔道有人行。
村余故磊炊烟少,茶想当年气味清。
下马我思寻雀舌,蓬蒿离乱暮烟横。
一芽一叶是为旗枪
李根源族兄毕业于云南讲武堂,1911年参与张文光领导的腾越辛亥起义,半生戎马,南征北战,授陆军少将,著有《滇缅边界记》四卷、《罗生山馆诗集》四卷、《罗生山馆文集》一卷、《治平吟草》诗集四卷的李学诗经停而口沾:
衰草寒烟古道旁。梵王宫殿久荒凉。
秋风茆店鸡声早,夜雨山村客思长。
仆仆马蹄踏霜雪,织织女手剔旗枪。
此间暂把劳尘息,雀舌春芽细细尝。
腾中产茶地,曰蒲窝清风寺,曰龙江甘露寺,以甘露寺茶为第一。
一芽二叶的雀舌
民国·腾冲河西人,岁贡生尹乃汤与张敬三尹苑林诸君同行而诗:
联骑一路览山光,野寺清幽供法王。
佛悯行人消渴病,频施甘露煮茶香。
甘露寺产茶最佳。
一杯茶,一本书,一知己,足矣
饮茶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喧嚣的尘世之外,邀约三两好友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品一壶茶,捧一书卷,诵读三两篇诗书,偷得浮生半日闲。茶香里弥漫着书卷气息,书卷气息里浸润着茶香,可谓一脉相连。甘露寺,这里一条千年古道蜿蜒曲折留下的千古烽火岁月之痕;这里山光水色峰峦起伏绵延不绝,山岩跌宕道路盘旋弯曲;这里水波荡漾生起了烟雾;这里佛鼓经声清音妙曼伴随着青烟袅袅;这里涤荡灵魂,放下尘世中一切浮华,岂不妙哉!
陈财,普洱茶新锐制茶工程师,1987年03月出生,云南澜沧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术员、审评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拥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经验. 关于普洱茶,你想知道的,这里都知道 .能为你提供专业、快捷的1对1解答,朋友圈每天都更新发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货知识!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给爱茶懂茶的人!添加微信:435121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