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约成书于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指的是唐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辖今景东、景谷、普洱、西双版纳;“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边哀牢山、无量山及两山余脉,涵盖了今天的普洱、版纳(含易武)、临沧、玉溪、红河以及老挝、缅甸和越南的部分地区。这也是普洱茶区产茶的最详细、最可靠的记载。
另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亦有载:“茶出银生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人阮福在其撰写的《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由此可见易武种茶历史之悠久。
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镇,现存古茶园约7000余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均居六大茶山之首。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于1957年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史料文献中,因茶业兴衰演变,地名、产量记述有异,但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则是无疑的。
陈财,普洱茶新锐制茶工程师,1987年03月出生,云南澜沧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术员、审评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拥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经验,交流探讨。欢迎关注陈老师【微信: 435121 】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