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财普洱茶

陈财普洱茶

首页 产区 倚邦茶山故事

倚邦茶山故事

走进倚邦老街,给人一种安祥和悠然的节奏。仿佛看到了它过去的兴衰,据《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司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倚邦茶

走进倚邦老街,给人一种安祥和悠然的节奏。仿佛看到了它过去的兴衰,据《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司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倚邦茶山位于勐腊县的最北部。从现在的宁洱往南行,经普洱、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茶山。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习崆、架布、曼拱、曼松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

今天,走进倚邦,仍然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曾经的辉煌。

!
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创意广告区块 - WordPress区块

曹当斋任倚邦土千总后,倾力发展倚邦茶业,制定出茶山管理条例,整修道路以利茶商入山。乾隆重初年,成千上万的四川人、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进倚邦,在倚邦开茶园建商号。到乾隆中期,一片接一片的茶园从补远江一边一直接到习崆山。

商旅马帮常年不断来倚邦买茶,物流的畅通,商贸的活跃,倚邦领先步入辉煌。乾隆二十年左右,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江西会馆、石屏会馆等,3条石板街铺成“龙脊背”状,街的两旁全是商铺、茶庄,住户达千户以上。

倚邦古茶区分布

麻栗树村

麻栗树村位于倚邦西面,在象明至倚邦大路22公里处向左岔入2公里。全村25户,全是彝族,有的住户是外迁后因茶价好又迁回来的。村子周围有古茶树约一百多亩,每年产春茶1500千克左右,雨水茶、谷花茶1500千克左右。所产茶有专人订购一部分,自销一部分。茶树是小叶种大叶种混生。茶树没有矮化过,全部成乔木状生长,最大茶树离村子约半公里,树干基部直径超过30厘米,在这片茶园里,干径在10至20厘米,高度超过3米的大茶树有好多棵。麻栗树村没有台地茶,茶树基本长在林中。为保护茶叶品质村里定有罚款规定:凡从外面带茶进村卖的村民要罚款。麻栗树属于倚邦茶区茶树保存较多,生态较好的茶区之一,这里种茶历史也很久远。村长叶自明家居住在麻栗树已有6代。

曼拱

曼拱是倚邦茶区老茶树保留较多的茶区,曼拱及周围村子还保留下很多老茶园。很多茶树生长在林中,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没经过矮化,都成乔木状生长。在曼拱茶区茶树生长最好的在称为大树林的山上。大树林也叫大黑树林,距曼拱约4公里,不通汽车,大树林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地方,这里比曼拱要高出100~200米,有很多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森林覆盖率高,茶树生长于林中。大树林现只居住着两户人家,是兄弟俩,他们的母亲曹慧英是倚邦土司曹氏的后人,距他们的住房一百多米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曹氏家族的这一支系已有8代定居此地就是为傍着茶马古道守着周围的古茶林。由于位置的特殊,在茶马古道繁忙的年代这里几乎每天人来人往,住宿的、吃饭的、喝水的过往茶商很多。曹慧英老人已经80多岁,每天喜喝配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谈起茶马古道如数家珍,还能唱山歌。在家旁有一座曹慧英曾祖父曹庆贵的墓,墓建于光绪壬寅年。曹庆贵的封号是“皇清欶授武略骑尉”大树林属于曼拱村二队,这里约有古茶园80多亩,茶园中小叶种占相当比例。在大茶树最集中的地方,在约一亩地的范围内长着干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茶树数十株。由于大树林生态环境好,有茶商用高于曼拱的价格订收大树林的茶。

陈财,普洱茶新锐制茶工程师,1987年03月出生,云南澜沧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术员、审评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拥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经验,交流探讨。欢迎关注陈老师【微信: 435121 】

茶中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chazhong.cn/110333.html
陈财制茶

陈财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茶中网

水不言,一切尽在茶中。关于普洱茶收藏,品鉴,保存等知识,请加个人微号:435121 交流学习。如需了解茅台酒最新价格:酒魁网 www.jiukui.c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 0879 93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351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