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一年的总结月;

这个月我必须得整理库存;理出那些不够一整件的茶,封存,自用。

2012年经营茶至今,我没有老茶,自己做的茶最老的也就是2012年的;寻到的茶最早的也就是2011年的了。
回想起自己寻茶的路,也要从2012年说起:普洱生茶第一个喜欢上的茶,也是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大户赛了;

初见大户赛,是在曾老师的茶室,已经压成的饼茶,初品,就爱上他,至今仍记得茶汤入口,很亲切,回甘迅速,喉咙润滑,此茶有着刚劲的个性;像极了我那时的性情!
当急定下了一提饼茶(7饼2011年)和一件毛茶(10公斤);每天喝他;
4月底,起程去往勐库,去寻大户赛的踪迹;

初到勐库,勐库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中,一座是邦马山,一座是马鞍山,一河为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西边的则称为西半山。双江县茶树树龄在120以上的古茶树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两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东半山和西半山以冰岛茶山为界,东半山茶香气高昂,显毫,但茶气相对弱一些,西半山正相反,香气弱但茶气十足。

勐勐傣族土司统治这里时,勐库山区村村寨寨都有茶园。目前,两半山共有茶区14个,西半山的茶区分别为:公弄,大户寨,小户赛,懂过,坝卡,冰岛,丙山,邦改和忙波等。
东半山是勐库茶的典型代表,勐库大叶茶以内含物质高、纯度高、萌发力强、产量高等优良品性而驰名,被誉为“勐库良种,世界名茶”,勐库茶以南勐河为界分东半山、西半山。在这里,世代聚居着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主体民族。他们千年以来以茶为生,敬茶为神。早在明代,东半山就已经名扬四海,当地种植茶、产茶的历史则更早。

东半山海拔1815米,年平均气温15.58℃,茶树长势高大,树冠开展,叶密且被多绒毛。东半山终年云雾笼罩,枝繁叶茂,日照充足,地气旺盛,是茶树的理想之地。
东半山的茶因对着日出,茶叶爽健怡人,苦重而涩轻,茶质醇厚。

西半山与东半山仅一河之隔,相对东半山而言,西半山则披洒着较多的夕阳。东西两半山,皆紧靠着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所能涉足的最北之地。
西半山的茶清香,条索清晰,芽尖肥厚多毫,叶片壮实完整,滋味柔顺,醇厚浓郁,回甘生津迅速,喉部非常舒服,尾韵足,耐泡,二十泡后,仍留有香甜滑柔感,水浸出物丰富。

相比东半山的茶,我更喜欢西半山的茶,特别是大户赛;
一早在勐库镇上出发,去到大户赛的路都是土路,2012年干旱,金杯车在盘山路上攀登上山,尘土飞扬,到了大户赛已是中午;

4月底采茶已是尾声;大户赛是勐库大叶种的优质产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为勐库最高的山寨。富寨是勐库茶区古茶树较为集中的地方,这里大量的野生古茶树、栽培型古茶园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茶树树龄均在四、五百年以上,根深叶茂的大茶树,积淀了岁月的精华,山水的灵气,内含物质的丰富更令这里的茶叶滋味上乘。其茶气强足、回甘悠长的茶质特点,使得它足以代表勐库大叶种的优异品质,良好的生态环境,更使富寨的茶保留着良好的原生态。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多成片的古茶树;
当季决定收购大户赛的原料,做我的第一个产品,那时百木园公司还没成立!

再拿出2011年的大户赛,回味他的韵味:
初入口,便觉鲜爽浓郁,茶气强足,口感醇厚饱满,层次丰富,生津明显,回甘持久,茶气强足,干香明显,开汤香气强烈,挂杯时间持久,茶汤滋味丰富饱满,回甘生津,明显持久;苦而不寒、香而气烈、味酽气足,劲显阳刚之美;经久耐泡,细细体会可感受到后背发热,微汗顿生。它完美地诠释了勐库茶茶气充盈、香气陈郁的特点。

由于采用纯手工制作流程工艺,更加有利于茶叶的后期转化,该茶成品在经历5年间,变化及其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及滋味都已大幅提升。
至今我因尚和缘大户赛而结缘的茶友10根手指已不够数,大户赛以勐库茶坚毅沉着的品格,成为了骨灰级茶友心头挥不去的挚爱。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