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茶客都讲,喝茶喝到后面,都会回归古六山,易武作为古六山龙头,值得我们花精力去研究,去探索。 一直以来,很多茶友咨询我关于易武茶区的各种问题,一对一的单聊,一对十的群聊,都是很愉快的交流。因为时间问题,还有很多茶友的要求未能满足,昨天从易武回到深圳,今天开始坐店,准备花些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尽量少发图片,这样可以照顾手机党的流量,还可以尽量的避免误导大家,因为照片这个东西啊,很害人,没到实地,可能很多人以为古茶树都是参天大树这里所说的,我务求真实,或者说以我的能力所了解的真相,如有荒谬之处,欢迎各位来辩。本人种茶,收茶,制茶,卖茶,非写手,有空有心情就写点,闹成连载吧。下面说主题 几百年来,贡茶一直都是由以倚邦为中心的古六大茶山提供的,清朝末年,由于倚邦战乱,随着东南亚市场的兴起,石屏人涌入易武种茶,开设茶行,易武逐渐接过了普洱茶生产,经营中心的地位。现在我们说的易武茶山,是包括作为古六山之曼撒山和易武正山两个山头,更广义的易武茶,就还包涵易武乡行政区域内更多的台地茶。 从景洪出发,经过勐仑,过勐醒之后,就进入易武乡地界。易武台地茶也就开始了,按照以前的划分,从一队到十队,海拔逐渐抬高,纳么田大约是600多米,到易武老街就有1200米了。台地茶的品质也是逐渐提升,从20+到90+,价格能有几倍的距离,可能大家会奇怪,为什么花花会首先谈到台地茶,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从产量上看,易武台地茶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二是从工艺上来说,台地茶产区的加工技术更成熟,杀青,制作工艺好,营养充分,条形漂亮,加之市场上对于大树茶的认识就是条索粗壮,外观油亮云云。如果不结合喉韵,茶气,滋味来分辨,很容易冒充大树茶上市销售。
易武茶,村寨,山头林立,不要说消费者,就是常去收茶的茶商,未必能闹明白,举例来说,麻黑,落水洞,曼秀,三丘田,田坝,高山,三合社,大漆树,刮风寨,杨家寨,三家寨,丁家寨,刮风寨,一扇磨,弯弓,白茶园,麻拐塘,薄荷塘,同庆河,帕扎河,白沙河,冷水河,郑家梁子,黑水梁子。。。。具体应该怎么区分呢? 还是从台地茶开始说,前文讲了,易武台地差价很大,差在哪里呢,一是海拔,二是树龄,没错,台地茶也看树龄的,易武台地的龙头,当属易武老街这一片,海拔,树龄都够。海拔低的地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的,就是橡胶林对茶树的影响,硫磺粉,农药,除草剂。由于在海拔900米以上的地方种植橡胶树是不具备经济价值的,所以这个海拔以上的,无需担心。 易武茶农,主要民族就是汉族和瑶族,汉族茶农,来源主要是从清朝末年过来的石屏人后裔,以及后来陆续移民来的其他汉族。瑶族人其实是没有种茶的传统的,他们能翻山,会爬树,我印象中的瑶族兄弟,应该定义为好茶的采集者而非茶农。易武乡还有比较多的傣族,彝族,苗族,这里就一一介绍了。 说到这里,很多熟悉易武的朋友可能要有意见了,瑶族没有种茶的传统,为什么现在易武的好茶都出自瑶族寨子? 易武名寨很多,成名较早,产量较大的,基本都是汉族寨子,譬如高山,荒田,曼秀,麻黑,落水洞,大漆树,田坝。这些寨子有个共性,就是交通便利,工艺成熟。在06年大树茶价格暴涨之前,现在大家所知道的刮风寨,弯弓,薄荷塘,同庆河这些地方的茶,是不具备经济价值的,很简单的道理,翻山越岭,爬树钻洞,弄回来一点茶,卖不了几十块钱,那么还不如让它在山上荒废了。 瑶族寨子比较有名的当属刮风寨,弯弓大寨,但是弯弓大寨是没有人居住的,只是由瑶族丁家寨管理,由于弯弓大寨的茶价暴涨,引来附近烂田村村民眼红,发生大规模xiedou数起,经调解,划走三分之一归烂田村,由于烂田村本身种有很多小树,这就是为什么买弯弓认准瑶族丁家寨的原因。 弯弓大寨的茶树的确不是瑶族人种的,从弯弓大庙遗址来看,是个伊斯兰教清真寺,经多方考证,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弯弓大寨是个很繁荣的回族寨子,遭周围瑶族人围攻,死了很多人,幸存者搬迁至曼撒一带,弯弓也就沦为无人区,长达80年。 刮风寨,属于较早被大家熟悉的一个瑶族寨子,时间大约也是06以后,寨子周围也是没多少茶树的,刮风寨最好的茶,出自茶王树,从寨子出发,步行7个小时以上,茶王树这个名字的由来,源自这片茶园中有一颗大约2人合围那么粗的大茶树,听说是影响刮风寨农民种地,在80年代砍掉了。 大部分茶友,提起易武茶,脑子里大多会涌现这么几个词,易武正山,麻黑,刮风寨,一年前,提起弯弓还都挺神秘,偶尔朋友问我喜欢易武哪里的茶,我会回答,薄荷塘,白茶园,同庆河,一扇磨。然后大家都晕了,偶尔说到麻黑算易武2线名寨,更是遭拍砖无数。这到底是个神马情况呢,下面花花为大家慢慢道来。 这种现象,代表了易武茶几个不同的开发阶段,而广大易武茶爱好者信息不那么跟得上节奏众所周知,普洱茶在2004年以前,基本上是大厂茶时代,大厂,大品牌,意味着大量,高效的现代化生产,也只有大规模种植的台地茶能够满足。为了生活,易武也开辟了很多的台地茶,由于远离大城市,山上缺乏能开设大型工厂的土地资源,这样易武茶远离城市,远离工厂,运输成本高,供销系统收茶意愿不强,在90年代以前,易武茶声名不显。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各大厂偶尔会做一批易武正山字样的台地茶,在90年代后期的普洱茶市场备受追捧,台湾茶商同期进入易武,收料定制。99易昌圆,绿大树这些定制茶,在03年后大放异彩,拉动了易武大树茶的发掘。麻黑,落水洞,大漆树,高山寨这些交通较为便利的寨子,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同期,刮风寨,瑶族丁家寨,由于没有种茶传统,古人遗留的茶园大多远离村寨,即便有外地茶人寻到好茶树,也无人加工。所以知之者少 这一阶段,易武地区以麻黑为代表的汉族寨子,加强茶园管理,不断提高加工工艺,赢得了广大茶友的喜欢,量价齐飞。当大树茶价格达到一定高度后,更偏远一些的刮风寨,丁家寨的农民,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入到采茶卖茶的队伍中来。只是初期阶段,没有成熟的制茶技术,甚至连杀青的铁锅都没有,怎么办,用炒菜的小铁锅呗,大家别笑,老班章也是这么来的,09年以前的老班章,没黑点(炒焦了)茶商还不认呢,都知道老班章是小铁锅炒茶。加上民族兄弟大多不太讲究,也不怎么洗锅,这样出来的茶,我想大家都是不会满意的。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点,吧里某些朋友晒十年八年的纯料刮风寨的可信度? 归纳一下后继续,建国后易武茶第一阶段,台地茶时代,也就是易武正山时代 第二阶段,古茶园大树茶时代,这个时代离我们比较近,我再补充一些。随着易武大树茶量价齐升,麻黑,落水洞等交通便利的寨子,对茶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矮化(提高产量,方便采摘)采摘频率提高(发多少采多少,提高产量),开辟新茶园(小茶树)等等,不可避免的带来茶水厚度,滋味变弱,原料的纯度更难保证。收料人的目光,于是投向更偏远的刮风寨,丁家寨等瑶寨。前文提到工艺问题,某段时间易武茶有个词叫瑶味,实际上就是工艺问题,炒完菜的锅子马上炒茶叶,当然有味道了,在金钱的鼓舞下,瑶族兄弟开始进入深山,管理古人留下的古茶园,刮风寨的茶坪,白沙河,茶王树,更远的冷水河的茶树,就进入开发阶段了,更晚一些,弯弓,一扇磨也同样进入开发阶段。在外来茶商指导下,工艺日渐成熟,自此,瑶汉一起努力,易武古茶园大树茶时代就完美了。也就引来更多茶客对易武茶的追捧,价格越来越高,对品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刮风寨周边几个茶园,原本品质就差异性大,加上历史上刮风寨与山背后的老挝来往密切,小茶树的种植,加上老挝的边境茶的入市,混乱。种种情况叠加,茶商的目光投向大山的更深处,原始森林里零散种植的茶树进入视线,原始森林里的茶树,大多是明朝以前留下,久为开发,与其它各种植物混生,我们称之为杂木林。由于这部分茶树,大多划归国有原始森林,也叫国有林。那么,可以说,顶级易武茶,慢慢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国有林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同庆河,薄荷塘 以上主要是从比较宏观的视角,去看易武茶,很多老茶客都讲,喝茶喝到后面,都会回归古六山,易武作为古六山龙头,值得我们花精力去研究,去探索。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